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文学院举办“天赋型作家与无限可能的未来之路”主题讲座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19      

9月15日下午,主题为“天赋型作家与无限可能的未来之路”的讲座在教学楼115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宁波理工学院的任茹文教授主讲,浙江传媒学院驻校作家周洁茹主持、评议。讲座一开始任茹文教授就亲切的与同学们互动聊天,希望可以与同学们在交流中产生碰撞。

任茹文教授说道:一个人成为作家有许多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机遇、教育、天赋等。而写作才能的优良无疑对一个人最终能否成为作家起着决定性影响。但是若想把作家当作一份的终生职业与使命,却不能仅仅依靠天赋。任教授分享给了同学们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作家都成名较早,而默默在文坛上耕耘、晚出名的作家却很少。凡是名气高的作家都是有着写作天赋的,可是在写作的道路上,一些作家放弃了写作,从事了其他行业。而一些作家却不断地产出,不断地创新进步,投入自己全部的热爱与精力。所以困难的点不是开始创作,而是一直坚持创作。

在谈到创作的动力时,周洁茹老师分享了她保持创作动力的原因与方法:“自从开始写作,每年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写作,后来还把自己的创作动力整理成书出版了《创作谈》。正是因为每年的询问,我理解了自己内心隐藏的渴望,这驱动着我从美国回来继续写作。自2000年去了美国,十几年后在香港当文学主编,现在又坐在教室与同学们在一起,看着窗外的绿意,觉得时间真的非常神奇。”老师们还积极与同学们互动,询问其写作的动力,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事例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在同学谈及写作羞耻时,任茹文教授鼓励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体裁,难于坦露自己心声的同学,可以用虚构性文本写作,如小说、戏剧等。

任茹文教授在谈及文学写作与中文系学生现状时,以张爱玲的创作经历为例,建议中文系学生,尤其是女性,要有启蒙意识,不要过早的自我局限,敢于多尝试,具备承担一些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当是有理想,有冲劲的 。1942年因爆发了太平洋战争,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从学校毕业就和同学返回了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未被录取。而张爱玲的父亲是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并不支持女儿写作,又有继母从中挑拨,所以张爱玲几乎从未得到家中的经济与精神支持。面对困境,张爱玲选择一边为英文杂志撰稿,一边坚持写作。1943年,张爱玲凭借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最后任茹文教授分享了她对于写作意义的体悟。岁月无情催人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精神世界不断滋长,但是身体机能不可避免地会下降。当肉体生命死亡时,依托于肉体的精神生命也随之消逝。而文字、书本的存在,让我们的精神存活于这个世界上。所以,任茹文教授认为,写作是物质生命的重生,希望大家可以热爱写作。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