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文艺园地 > 新闻详情
冲不走的厕所文化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3-11-22      

  据央视新闻微博报道2013年11月19日被联合国设立的第一个'世界厕所日'。也许你不知道,全世界有25亿人无厕所可用,约11亿人随地大小便。因卫生设施不足,很多儿童失去生命。人的一生,约两年时间在厕所中度过。厕所不该难以启齿,转起!关注厕所卫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冲不走的厕所文化。

  “那个谁,你还出不出来,你掉厕所里了?!”“别着急,看完这一段我就出去。”室友总是喜欢在厕所里待好久,并不是肠胃不好,所以被大家开玩笑地赋予了“所长”的称号。

  十分不好意思的说,大多数人都有着难舍的厕所情结,一进厕所就是好长时间,而且多半是在浏览新闻或是看小说,看来人们很享受其中的“味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味道。

  其实这个现象十分普遍,也并不可笑。厕所,已不再只是一个解决生理问题的地方,更是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放松的地方,让自己安静独处的地方。这也难怪,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去趟厕所,不如说是去散散心,生理心理都排解一下,以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小编曾经一度很好奇,为什么去厕所一定要带着手机去刷个微博、浏览个新闻什么的?好像这样有助于肠道的蠕动。其实仔细想想便会明白,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人们总想着干点什么来打发时间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人们愿意在厕所里看个报纸、杂志。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只是把这些内容移到了电子屏幕上罢了。小编还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时候,厕所里放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英语单词。只要一背不下来,厕所绝对是最好的治愈的地方,高效、快捷、记得牢,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英语单词背不下来了。

  这并不是在给厕所打广告,很明显,因为当人们处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这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自然看什么就能记住什么了。正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高度注意力,聪明的商家们也把广告普及到了那里。往往厕所门上会贴满了小广告:开锁的、装修的、减肥的、美容的、辅导班等等等等。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称之为“厕所文化”。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文化的原因竟然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一,习惯性遗传。古代中国人上厕所是很神圣的一件事,远比今人讲究得多。从“厕”字释义来看,古人将厕所视作房子旁边的侧屋,是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书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襄阳记》载:“刘香和如厕,从香烟上过。”看看,古人的厕所竟然香气四溢,还能在排泄时吃水果。这么好的排泄环境,左思创作《三都赋》,就将笔砚置厕所中进行。欧阳修则常在厕所上读书。看来,在厕所中学习,古人即有此习惯。第二, 以读书看报来淡忘排泄时的痛苦。古人如厕是一种享受,有香,有水果,有侍女,还更衣净手,可那毕竟是贵族们的生活。在中国古代,上厕所是一种文明。

  庄子曰:道在尿溺。大道无所不在,学道也不必分地点,厕所虽污秽之地,但只要读的是好书,读的是有用之书,心中自然会有日月,得道之日也非遥遥无期了。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