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新闻,需要真实的回答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3-12-09      

2013年10月,“陈永洲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真实性的热讨,也由此引发了一场令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担忧的“信任危机”。就此,我校特邀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及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老师来校举办名为《从“陈永洲事件”说开的讲座和广大师生进行探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董老师表示:“在此事件之前,记者在矿难现场排队收红包等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现象就层出不穷。他们这是对新闻事实的不负责任,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当前,在新闻界的大规则大气候下,这种不健康的现象是大家心照不宣却又讳莫如深的。可是法不责众,这种病态的常态现象却渐渐在磨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董老师说:“我很多学生进入业界后,都向我反映业界与学界的新闻工作存在反差,业界往往都存在违背学界原则的常态情况。”因此,她将陈永洲这类不实新闻产生的原因做了如下归纳:业务素质欠缺职业道德欠缺政治素质欠缺


“新闻不是生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董老师指出“客里空”式的虚假文风在1944年里的《解放日报》日报里就已被痛批,这种对事实进行生活化的合理想象或是捕风捉影的文学创作式新闻是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但是,到如今这种将捕风捉影式的创作却依旧存在。如董老师所说:“刊发在2003年第10期《打工》杂志中的《拍案称奇:大学教授勇当看墓人》一文就是典型的捕风捉影的不实报道,文中所提的郑州大学教授在事实里并无其人。”她坚持道:“新闻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报道是不允许合理想象的,它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真实是新闻信誉所在,力量所在”

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事物,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力量所在。因此,董老师告诫我们:“要密切关注现实,关注新闻现实,媒介现实。学会思考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注重个人的小气候。”同时,她也指出,我们的报道应深入基层,接地气。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董老师表示,不管是“三项学习”,还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实性都是新闻工作中必须时刻谨记的最重要原则,并且新闻六要素都应遵循真实性原则。所以,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虚假不实的新闻是‘牛皮癣’,我们应该去治疗去管理它,而不是把它当作‘感冒’一样的小事一桩,或是当成‘癌症’撒手不管。”这是董广安老师对实事报道的要求和看法。最后,董老师提倡:“任何媒体都应该重视真实!真实是新闻信誉所在,力量所在!”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