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从“礼尚往来”模型及其运作机制看中国如何参与型塑全球社会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4-05-04      

  4月29日下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常向群教授在浙江传媒学院B107开展了一场《从“礼尚往来”模型及其运作机制看中国如何参与型塑全球社会》的讲座。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黄晓琴副教授、副院长赖彦副教授、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钱毓芳教授以及外语系主任卢睿蓉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

  常向群教授身兼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研究》主编、全球中国出版社总编、复旦大学社会人类学中心特聘教授等职,是英国唯一受过中国和英国社会学双重训练的社会学者,她开创了中国比较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并成为该领域在全球的领军人物。而此次常教授受钱毓芳教授所邀前来参加2014中国话语与传播研究高峰论坛,并借此机会为同学们传授相关方面知识,拓展传媒学子的国际视野。

  常向群在讲座一开始便说到,在传媒开展讲座和以往不太一样,这次主要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种跨学科的交流更容易产生思维宽度的拓展和延伸。她告诉同学说“大家觉得无聊的话可以睡觉。一会儿提问谁的问题问得好,以后去英国有什么问题尽可以找我帮忙,”这种轻松幽默的语言贯穿整个演讲过程。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常向群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礼尚往来”模型的发现以及社会支持项目,她以走访过的浙江开弦弓村为例,具体阐明了中国农村交流模式是关系和走人情----给予和索取的观点,紧接着进行表达性往来、工具性往来、赠与性往来、否定性往来的论述说明,得出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以人情为主的社会这个重要结论。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常向群向同学们阐述如何参与形塑全球社会的问题并以实例为同学们做具像的说明。她说,自己曾就如何与国外展开商业合作这一问题采访过一百多位国内企业家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房产开发商与国外楼盘设计师合作时,因设计图纸不合中国人居住习惯,方案一直无法被采纳,双方僵持不下。谁知不久后设计师的妻子不幸染病,于是这个开发商避谈一切生意前去探望并最终安排其在中国治愈,双方也因此展开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常向群就此例向同学们说明了“礼尚往来”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讲座结束后,常向群围绕讲题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赖彦问到,立足西方社会,应该以什么模式来看全球问题呢?常向群回答到,在她看来,“礼尚往来”模式在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实际上,她在其他国家讲起类似内容的时候,听众们都表示“礼尚往来”在他们的文化里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她还因此专门写了一篇名为《Power of Lunch》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现场同学们也纷纷就感兴趣的话题向常教授提问。

  讲座结束后,赖彦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常教授所讲的内容看似与国传学子的专业有些出入,但实则他提到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同学学习。在一项研究中,只有对问题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再对其进行分类、采样,才能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