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人文精神与经典阅读系列讲座之孔子与中国人的人格精神
来源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发布时间:2014-11-13      

2014年11月12日晚,社科部新推出的“人文精神与经典阅读”系列讲座在第二教学楼南楼108教室正式开讲,社科部副主任戴月华博士主持了讲座,何仁富教授主讲“孔子与中国人的人格精神”。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对“去中国化”的批评为切入点,何仁富教授指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生命存在的精神命脉,学习传统文化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方法就是阅读经典,特别是先圣先贤留下的影响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原典。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后人撰写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以更好地理解原典。

何教授重点介绍和阐述了现代新儒家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关于中国人人格精神的思想。

他认为唐君毅将“圣贤”作为最高的人格类型,介绍了孔子圣贤人格精神的五个特点:(1)仁心之真诚恻坦。孔子的真诚恻怛,一面是如天之高明而涵盖一切之超越精神,一面是如地之博厚而承认一切之持载精神。(2)高明以涵盖一切。孔子精神具有最大的涵盖性,涵盖我们崇敬佩服的一切人格精神,涵盖世间一切人物。(3)博厚以持载一切。孔子教化各种类型的人,也佩服尊崇各种类型的人格。他不仅佩服与他相近的人,而且佩服与他似精神相反的人。(4)能狷能狂行中道。儒者圣贤人格是“由狂而再益以狷”的“中行中庸者”;必须从“一往进取向上,以希涵盖天下”的狂者精神中,去其“英锐之气”;在“高明”之外,再充之以“博厚”与“宽阔”。(5)圣德而不私其德。孔子作为“至圣”,其人格精神的核心,是将“狂”“狷”融为一体,又以“中道”落实,将全部人文世界和全部人格世界整体持载担当的理想主义精神。

何教授认为,孔子、孟子在中国人格精神建构方面的功绩在于:(1)在自心中发现并见证圣贤人格;(2)创建了一个历史人格世界,在其中发现并见证圣贤人格;(3)将这种人格精神普遍化、客观化于一切人,在人人心中发现并见证此圣贤人格精神。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