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暗夜之翼
——浅评电影《黑天鹅》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3-11-08      

成长似乎注定是一场苦痛的历程,女孩子的世界尤为可鉴。她们在父母编织的梦幻世界中生长,每每都是以温柔、善良的目光对世界怯怯地进行打量。然而岁月这个魔鬼终将在某一天伸出它尖利的双手,刺破这片温柔的伊甸园,粗暴地将蜷缩在这片净土中的小小肉体捻起,然后若无其事地将她们扔入现实嶙峋的荆棘地。任她们于其中痛苦地被刺的遍体鳞伤,再于眼泪中辛酸地结痂,终于张开暗夜之翼接受了社会本来的面目。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作品《黑天鹅》便是这样一个讲述一个芭蕾女孩辛酸成长终而振翅而飞的故事。导演以惊悚片作为载体,将她成长蜕变的过程表现得生动形象而又触目惊心,直抓观众的心灵,从而完成一场心灵的涤荡。

作为一部奥斯卡提名影片,本片的镜头语言特点十分清晰。在这部描绘芭蕾舞演员的电影中,导演对镜子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化妆间的凝神自视,练习室的翩然起舞,地铁上的出神眺望,洗手间里对伤口的查看。导演一直运用镜像来对女主角进行拍摄,时而镜内时而镜外,让观众清楚的认识到女主角的身体内存在着两个分裂迥异的人格。随着影片的推进,冲突也越来越尖利,镜内外的转换开始增多加剧。镜中的那个黑天鹅人格不再只是单单伤口来体现,而开始出现妮娜的形态。这种频繁转换给观众一种扼住咽喉的体验,让观众体会到女主角体内黑天鹅人格飞速成长并迫不及待的撕裂白天鹅的急迫感。虽现粗暴恐怖,但却淋漓尽致。

同时这部电影的隐喻性给其本身带来了一种可以反复咀嚼的厚重感。在影片中我们多次可以看到压力过大的妮娜总是用指甲抓挠后背,带血的指甲更是在镜头中时时出现。躺在浴缸里突然发现指甲上有血,参加晚宴时端酒杯的手指也出现了血,于是她竟然将指甲拔去。这时我们可以察觉到指甲便是妮娜“黑天鹅”人格破茧的武器,它要通过这个武器撕裂“白天鹅”的皮囊,所以才会出现总是不顾一切抓挠后留下的残损后背。然而每段成长经历总是伴随着血与痛的,所以影片中总是出现鲜血的镜头,妮娜肩胛骨上渗出的点点鲜血,妮娜的指甲缝里的血迹,贝丝用刀捅向脸的潺潺血流,妮娜杀死幻想的莉莉之后满化妆间的血,在最后时刻妮娜白天鹅的舞裙上愈来愈大的血团慢慢扩散开来······而这时她相信自己终于达到了自己渴求已久的完美。这些鲜红的镜头让人顿时心悸却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这股成长之殇,不得不与妮娜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并产生了共鸣。

对于色彩来说,影片的色彩很是极端。白与黑,正与邪,对比是如此的鲜明。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黑绝不是邪恶人性的扭曲,相反,这里的黑更是一种人性的解放。它代表的是欲望,是解放天性,是不再压抑,是释放自己的一切渴求!影片伊始,白色与粉色大量运用。妮娜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粉色的围巾,在妮娜的卧室里更是粉色的世界,甚至妮娜手机的来电显示母亲也是粉色,当母亲在端给她西柚时她喃喃自语到:“哦,粉色,多么美丽的颜色。”此时的妮娜还是那个在母亲限制下不经世事的懵懂女孩。而这一切在她被选作swan queen之后戛然而止,黑色开始占据荧幕空间。当她在酒吧换上了莉莉给她的黑色背心,表演前夜从背上拔出黑色的羽毛,舞台上她展露风华,随着双手的舞蹈黑色的羽毛开始迅速的生长直至长成了一对丰腴的羽翼。这时我们看到了,妮娜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完成了黑天鹅的蜕变。在白与黑的转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转变。在白与黑的强烈刺激下,观众更是对影片有了深刻体会并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最后演员的选取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娜塔莉·波特曼是绝对的实力派,这一点从小便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不知让多少人记忆犹新。但她绝不自满于自己的演技,为了这个角色,娜塔莉专门进行了芭蕾的培训,就是要让自己完全融入这个角色,来体验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终而在影片中我们丝毫不见她作为电影演员的业余感,因为她与妮娜已经完完整整的化为一体。在影片中有很多特写女主人公表情的镜头,娜塔莉的表演完全不是浮于表象的面部表情临摹,而是生命形态的刻画,在这些特写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作为白天鹅时的纯洁,黑天鹅人格凸显时的恐惧,可以看到黑天鹅最后破茧之后的傲气与摄人心魂的妖冶。正是她对角色入木三分的刻画,才会使整部电影熠熠生辉。所以奥斯卡对她的表演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成长终是苦痛,但仍不可或缺,正是经历了现实的荆棘,我们才能磨练出一副坚硬的皮囊并从此展开新生的羽翼振翅远翔。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侯晨曦 编辑者:唐佳丽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