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新时代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浙传对话”在我校举行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20      

11月19日上午,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中国作协“百名作家进百校”“新时代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浙传对话”在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桐乡市文联、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和《东吴学术》编辑部共同承办。

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李晓东,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杨克,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人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与浙传师生面对面,带来了一场“新时代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浙传对话”的论道。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孙保胜,桐乡校区管委会委员、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桐乡市文联副主席陈伟宏,桐乡市作协主席陆岸,桐乡市本地作家,中国作协社联部有关处室领导出席。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作家叶炜教授主持第一部分活动。

孙保胜对各位著名作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以“一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的学校”“一所传媒特色鲜明的学校”“一所注重文学创作的学校”介绍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本次活动是一次搭建平台、加深友谊、促进交流的学术盛会,希望以此为契机,激发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闪光点,为推动中国文学繁荣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力量。

陈伟宏在致辞中讲述自己身为桐乡人,多年以来汲取着“风雅桐乡”这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热土上的人文营养,感受着茅盾文学奖的巨大影响力。本次活动中能够亲身感受大师们的风采,亲耳聆听他们精彩而独到的文学观点,为青春和文学带来新的认识和思考。

李晓东在致辞中谈到,本次活动走进浙江传媒学院,让文学大家、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共话新时代文学路,共同探讨文学的发展和现代语境相结合的宏伟愿景。尤其强调新时代文学应该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期待年轻的文学、文化产业工作者能够从文学沃土中汲取智慧,在先辈的烛照下传承理想,为新时代文学和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李晓东代表作家向学校赠书。

朗诵受邀作家作品片段。

第二部分的主题对话环节由李晓东主持。四位受邀作家围绕“新时代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话题,紧扣“跨界破圈”这一关键词与师生展开热切交流。

乔叶讲述了自己在撰写《宝水》时的经历。创作如何“潜伏”在人民中,展现生活本来的面目,展现最真实的生命样态。她认为,作者的圈在外人看来并不清晰,这是文学之小,也是文学之大,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文学的具体含义,但本身就充满文学的闪光。文学写作必须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就像红木的成长,足够的时间才能凝成实质。

陈文杰讲述了援藏经历对自己的创作乃至于人生的影响。一个人在城市中走的太快,就会跟不上自己心的脚步。西藏与浙江的山水截然不同,在西藏迦南可以观看到人类所不能及的“大美”。我们的脚步太小,时间太短,但站在山海间,本身就能自成山海。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哪怕一辈子在一个小地方,也就算生活在了自己的内心之中。

杨克就当下短视频火爆的现象,讨论了当今文学与传媒的交融。当今时代条件下,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文学和艺术还有跨界的可能性。文学不再只是文学界人士和文学爱好者在小圈子内欣赏,还有如演唱、戏剧演绎等等创新形式。他认为新的传播手段,让文学有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写作也应该适当地抓住时机“破圈”,让各个领域都有写作的内容。

李洱坦诚地表达了自己与现代传媒之间保持紧张关系的态度。现代文学离不开现代传媒,两者之间的关系各有论断。他对传媒工作者们表示敬意,希望新时代文学和现代传播能够在紧张、悖反的关系中相互促进,并以背诵自己的作品《黄河》结束话题。

互动提问环节,学生围绕文学作品、创作技巧、创作经历等与作家进行交流。一问一答间,同学们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了作品中的无限魅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