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见面・2023”——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顺利举行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20      

6月6日下午1点,“见面・2023”——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于钱塘校区行政楼求真学术报告厅举行。19广播电视学1班黄永林团队作品《家书》以一票险胜,获得2023届新闻与传播学院最佳毕业作品。

参加“见面”活动的其他三部作品分别是,19新闻学1班王德臻《姥爷的征途》、19新闻学2班罗祺团队作品《奶奶的春晚》、19飘萍班陈一典团队作品《半村烟火半村丹青》。

本次“见面”请到的四位业界评委分别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宣传管理处副处长郑宇,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吴小龙,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新闻中心主任余云、浙江城市之声节目部主任袁逸。

今年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见面——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的第九个年头。“‘见面’是一场约会,是一场新闻业界和教育界的约会,是一场作品和专家之间的约会;‘见面’还是一场审视和评判,评判学生的作品离专业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主持人焦俊波老师在开场时这样说道。

作品展示顺序由四位优秀毕业作品的主创负责人现场抽签决定,评委老师也要进行抽签,抽到的编号代表该老师在相应作品的点评环节负责点评优点,而其余三位老师只能指出作品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部展示的作品是《奶奶的春晚》。导演罗淇通过拍摄自己家一年一度的家庭春晚向大家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大家庭的温情。故事背景交代清楚、不矫揉造作,全片从头到尾渗透着浓浓的亲情。袁逸老师评价道,我们很需要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个片子,让国人感受到大家庭的热闹和温情,这是它的意义,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报告厅里。

第二部作品是黄永林团队的《家书》。这部作品讲述了两位女性、两代军嫂因相似的经历而相知相识,一起登上寻找战友的征程的故事。陈阿娜和叶庆华跨越六十岁的年龄差距命运交汇,让人动容,尤其叶庆华在丈夫墓碑前的那一段哭诉令在场的许多人潸然泪下。吴小龙老师评价,通过亲切而温情的家书将两代军嫂联系起来,两个英雄人物形象也刻画地更加丰满。

第三部作品《姥爷的征途》由王德臻一人完成。本片讲述了导演王德臻的姥爷——一名铁道兵——在七十八岁高龄重返当年路、重寻当年友的故事,通过去往贵阳、金口河、宝鸡三地,以地点线串起时间线,使全片高度和谐统一,既完成了姥爷的心愿,又展现了铁道兵的劳动历史。评委老师们不吝夸赞,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出姥爷的赤诚;亲情、爱国情、战友情还有朴实的人性,这些情感加在一起,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这就是国家。

最后一部作品是陈一典团队的《半村烟火,半村丹青》。这部作品拍摄的是浙江温州的一个艺术村探索共同富裕的故事。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在几个乡贤艺术家的努力下向艺术村转变,甚至举办了“当巴黎遇上温州”中法艺术家交流活动。这部作品聚焦共富路上的困难和阻力,揭示领导、乡贤、村民三方的矛盾,意在展现真实的乡村振兴之路。然而,余云老师抛出了疑问:艺术进了村,但有没有走进村民的心?改变是要由内而外的,更何况是文化认同。袁逸老师指出,只有问题,没有立场,没有解决方法。尽管如此,郑宇老师在总结时还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本片可贵之处在于聚焦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重大题材,大胆地揭示精英文化与基层群众,是有新闻视野的勇敢尝试。

作品全部展示完毕后,需要现场所有观众和评委投票选出今年“见面”的最佳作品。焦俊波老师将四位主创负责人请到台上进行拉票。很快,现场计票完成,《家书》以高出《姥爷的征途》一票的成绩胜出,成为本届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的最佳作品。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