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见面·2022|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31      

5月27日,“见面·2022”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体推介会在艺术楼小剧场举行。经过专家评委打分,入围本次见面会的作品分别为2018级广播电视学黄大谋的《代表帮扶情》、2018级广播电视学颜黄妍的《小城大爱》、2018级飘萍班杨星苑的《我在抖音唱京剧》和2018级广播电视学邓嘉希的《粤韵茹歌》。经由现场观众和专家共同投票,最终,颜黄妍的作品《小城大爱》当选年度最佳毕业作品。

参与本次“见面·2022”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媒介推介会的评委有:浙江在线副总编辑吴小龙,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宣传管理处副处长、主任编辑郑宇,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副主任余云,以及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副总监农书荣。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欣、李灵革应邀出席。

根据「见面」的活动规则,四位参赛选手需要根据抽签的方式决定放映顺序和对应评委老师,与选手序号相对应的评委只能对作品进行表扬,而其他三位评委只能对作品进行批评。

首先放映的是2018级广播电视学邓嘉希的《粤韵茹歌》,作品围绕传统戏曲文化,记录了邓嘉希一家三代粤剧传承的故事。

这部作品是四部作品里唯一一部本人亲自出镜的作品,对此,余云持怀疑态度,认为本人出镜对叙事结构的节奏有所影响。而农书荣则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提到本人出镜是一种IP形象的打造,它区别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能够展现自己的人设”,从而使用户的粘性得到提高。农书荣还肯定了作品中使用的花式剪辑,“这非常具有互联网感,拥有互联网节奏”。

2018级飘萍班杨星苑的《我在抖音唱京剧》,讲述了河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戴维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传播京剧文化的过程。

“戴维做这个事情并不是为了盈利”,当被问及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时,杨星苑说道,“他不仅是让自己被看见,也是为了让河南省京剧院的每个人被看见。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身上输入和输出的可能性。”

2018级广播电视学颜黄妍的作品《小城大爱》,她用镜头记录了一个退休老人和一群留守儿童之间爱的传承的故事。

“这个片子非常跟我有共鸣。”作品勾起了余云在《1818黄金眼》的工作经历的回忆,她谈到,尽管片子选题不新鲜,但社会仍需要这样的人引领正能量,这是我们身上的媒体责任。“我希望你能继续关注她,”余云补充道,“希望你将来还是从事媒体这个行业,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

农书荣由作品选题衍生,分享了他关于人物报道的心得。“我们的第一境界,是对我们的主人公非常好,把荣誉给他,把好话给他,把那些好人好事全都安在他一个人身上,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农书荣谈到,只有越“欺负”你的主人公,“你的观众才能越同情他越喜欢他”,当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人物展现出的正能量和感染受众的能力,“那个才是你不用语言就能让别人感受到的他的伟大。”

2018级广播电视学黄大谋的作品《代表帮扶情》聚焦乡村脱贫攻坚,围绕贵州省关岭自治县的一名离岗创业人员郑士琼展开,讲述了她通过推动村民在大理村种植皇竹草从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余云和吴小龙都对作品拍摄的成熟度进行肯定,认为作品本身比较规范、完整,“像一个成熟的电视记者拍出来的典型人物报道。”从做新闻的层面考虑,吴小龙说道,作品立足点在全民脱贫奔小康的大背景,立意在主人公作为党员的担当和她个人的情怀,“片子本身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提问环节,2019级飘萍班的陈欣欣提出了困惑:当我们面对一个人物报道或者主题报道的时候,如何跟受众显得没有距离感?

对此,农书荣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做好功课,有大量材料的积累,尽量做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二是要说“人话”,即自己愿意听且相信的话;三是要报道自己相信的事实,用自己相信的细节去感动受众;四是要尽可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最终,根据评委和现场观众投票,2018级广播电视学颜黄妍的作品《小城大爱》获得「见面·2022」最佳毕业作品。

“行将毕业的同学如果不继续读研的话,这可能是你大学里的最后一次专业课。”焦俊波说道,“我们举办见面的目的就在于此,我们希望听到更多更专业的客观评价的声音。”

随着“见面·2022”结束,浙江传媒学院2022艺稻青年艺术创想周新闻与传播学院专场也落下帷幕。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