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文学院举办“影像的可能性”专题讲座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1-03-18      

3月16日晚,由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办,光影之眼放映室承办的“影像的可能性”专题讲座在文学院阶梯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导演王兵主讲,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俞洁主持。戏文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彩虹、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邵清风及王兵的工作伙伴戴进出席本次活动。

王兵,中国独立电影工作者。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96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王兵于2006年获得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2年获得巴黎第八大学电影荣誉博士。他执导的电影多为纪录片,此外他也进行故事片、影像装置、摄影等领域的艺术创作。王兵的电影屡次在全球顶级电影节获奖,2017年获得第70届洛迦诺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豹奖”,同年获荷兰EYE博物馆艺术&电影大奖。代表作有《铁西区》(2002)、《和凤鸣》(2007)、《三姊妹》(2012)、《遗址》(2014)等。

在讲座的开始,王兵导演简要介绍了自己在鲁迅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从学的经历,随后他针对戏文系同学的情况及自身对电影语言和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的理解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带领同学们从基础的学术角度理解电影。他指出,对他来说,电影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影像作为叙述的基础,另一类则以剪辑作为叙述的基础。接着,他就电影发展的阶段性与同学进行交流,指出了现代电影的新的发展趋势,他提到尽管不同地域,类别的电影建立于不同的电影美学基础,语言基础,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在艺术的频繁交流中,他们都呈现出现代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故事不再被要求设计性,大家不再先规划一个故事,再在规划的状态下拷贝电影,而是开始追求不被文本所控制,不被设计所控制的叙事自由。

随后王兵导演强调了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的重要性,他提到“真正了解电影,才有创作的动力”,现代资讯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加需要真正的创作,而这种真正的创作需基于坚实的知识基础。他结合自身教书的经历与自身不断学习的经历鼓励同学去了解不同时代的电影,了解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从而建立自己的坐标系。他提到对于学生,真正理解现代电影的基本概念,真正认识现代电影是十分重要的。努力和良好的电影素养,会成为同学们今后从事工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之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与王兵导演进行交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困惑。面对同学的疑问,王兵导演解释道,不能把故事看成逻辑的嵌套或者技术性的东西,故事本身没有内核,终极的故事其实就是“命运”本身。在面对“如何取得信任并保持摄像机与人物的距离”的问题时,王兵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他提到当人与世界产生不信任的关系时,一切都会解构。对他自身而言,拍摄纪录片有趣的点也在于,故事在叙事当中不被控制,所有的故事都不断地在发生、发展,最后形成一个电影的材料。对于人物,他一般都会保持个人的诚实,去安静感知拍摄人物,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与他们一起的时间流逝。除此以外,他还对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概念进行阐释区别,他指出,纪录片是把真实的影像片段在剪辑当中构造出一个可叙述的电影文本,而故事片是把虚构的影像在剪辑当中组织成一个真实可信的电影文本。

就如同王兵导演在讲座中提到的,“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电影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兴趣与冲动,电影是一种文明,要有一种前构的关系。电影要有未来,也有过去,所有未来的电影并不是凭空生长出来,他们都是从之前电影中诞生,并不断赋予之前的电影语言生命与活力。”

本次与王兵导演思维碰撞、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们从王兵导演的过往经验中汲取养分,获得更深刻的影像理解的过程, 而我们也可以期待在未来不断的学习、思考中,文院学子们能既见传承,也见创新,让自己的作品拥有能使人窥见电影过去,也远望见电影未来的“创造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