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要闻 > 新闻详情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一行赴平阳县新联村出席“乡村文化记忆馆”开馆仪式
来源单位:社会合作处       发布时间:2023-08-05      

8月3日,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一行赴平阳县新联村参加乡村记忆馆开馆仪式暨整村民宿开工仪式。平阳县县长孟晓斌、副县长洪志亮亲切会见了杨书记一行,县委副书记陈桂雷,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杨建军等参加活动。

新联村乡村文化记忆馆,由我校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援建,总投资350万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主要功能区域有村史展示厅、党群服务中心、教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其中村史展示厅规划有畬乡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产业文化、黄茶文化五个展区,是新联村共同富裕建设史的重要展示窗口。乡村文化记忆馆建筑、展陈设计由浙江传媒学院师生团队完成,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馆藏文物由浙传师生和平阳文化界人士共同搜集整理完成,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浙江省文旅厅原副厅长鲍贤伦为记忆馆题写馆名。

2019年2月28日,浙江传媒学院结对帮扶平阳黄汤茶发源地——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新联村。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和平阳县委县政府、宁波市支援合作局一起,密切协作,积极发挥传媒艺术优势,以“文化艺术赋能新联村”为切入口,制定中长期帮扶计划,助力新联村发展“文化+旅游+农业+非遗”的茶旅融合特色发展模式。学校主要领导近十次入村指导工作。精心选派骨干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撬动政府性资源及社会资源,先后援建乡村文化记忆馆、商务接待中心、农产品直销中心、农村用水改造工程等一大批帮扶项目。通过实施品牌立村“五个一”工程,出版《平阳黄汤茶诗词300首》新书,举办茶旅文化节、平阳黄汤茶诗大会、直播助农等特色活动,成功打造“中国黄汤第一村”“平阳黄汤茶博园”品牌,实现了从“茶区”到“景区”的飞跃转变,助力新联村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等各类荣誉32项。驻村第一书记徐浩获评第三批“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2022年度浙江省民族村共同富裕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22年,新联村直接茶产业收入2500万元,间接茶产业收入3900万元,茶博园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村集体收入42万元,人均收入2.9万元。帮扶事迹和赋能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央视频、潮新闻等媒体多频次报道。

开馆仪式结束后,杨立平书记一行参观了展厅,并召开了帮扶工作座谈会。

省派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浩、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子久文化董事钟维标、平阳县委副书记陈桂雷、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副局长杨建军作了交流发言。

杨立平作总结讲话,她指出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联村是20周年伟大成就的见证者,是实施“千万工程”结出的丰硕成果,是“山海协作”的成功实践。新联村实现了从“茶区”到“景区”的精彩蝶变,一是离不开总书记为浙江发展擘画的蓝图,“千万工程”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有今天的成效。二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宁波市、温州市、平阳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让新联村实现飞速转变。三是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四是离不开乡贤助力,钟维标等乡村领头人合力兴村,是新联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五是离不开文化艺术赋能,文化艺术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元素,浙江传媒学院一直遵循总书记对我校提出的“紧跟时代 突出特色”的殷切希望,也始终坚持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融入社会。学校用一颗服务乡村振兴的真心,整合一批人文艺术特色专业和一支教师队伍,致力于服务社会。

杨立平指出,下一步要继续着眼于新联村茶业、产业、乐业的融合发展,把浙传更多的人文、艺术、技术资源更多地赋能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实践中。要继续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既要建设好有型的项目,又要把乡土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摸清人才名单,建设一批工坊,让外出的村民回流到村里。要继续力所能及地支持平阳县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

副校长陈兵、办公室主任赵渊、社会合作处副处长贺潇潇、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朱广宇一起参加活动。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