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热点聚焦 > 新闻详情
一场夏日的绿色约会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9-16      

炎炎烈日下,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满腔热情与憧憬的2019级新生们,为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园携来了如徐徐清风般的生机。在这里迎接着他们的,不仅有这样一群“老生”在不停地忙碌与奔波,为的是让新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校园环境,更有一身戎装的教官们,为的是让他们拥有更加强壮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去迎接崭新的校园生活。

旭日新生 迎风成长

新生就像初生的太阳,给大学带来了新鲜的朝气,整个校园生气盎然。他们憧憬着未来却有些胆怯,他们怀念着过去又大步向前。对于19网络工程2班的矫艾邑来说,来到浙传之后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寝室生活情况下,如今仍旧有很多东西都需要花费心思去处理。大学校园和以前的校园也是不一样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自由,自己更需要注重时间的分配。进入大学后,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很惊讶于自己能够照顾自己,而且更乐于去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更多地愿意学习顾及别人的感受,毕竟大家是属于一个集体在生活,所以在日常中也是需要互相帮助。并且感觉到自己更勇敢了,谈到对于出远门读书这件事,矫艾邑觉得有些自豪。新生目前还在军训期间,她认为军训的意义更在于意志的磨炼,不仅能够锻炼体格,还加速新生对于大学的适应,大家在学长学姐们的言传身教下也更能体会大学树人成才的意义,做到真正寻觅并且追求自身理想是大学的重要“课程”。矫艾邑想对未来的自己说,希望自己勇敢一些。

说到最近一次和父母的通话,矫艾邑渐渐有些哽咽,父母总是挂念着远方求学的孩子,催促着孩子购买之前计划遗漏的生活用品,爱意就藏在声声关切里。而父母与孩子的相互送别也令人分外揪心,她回忆告别的那一夜,其实走在路上情绪起伏不大,可当看到自己为父母叫的网约车缓缓驶来,心里突然感觉被揪住。

进入大学之后,最大的感触在于原来自己可以独立去完成更多的一些事情,和来自不同地方的新同学们互相来往。谈到对于浙传最初的印象,19软件工程1班王润说起初以为浙传只是个艺术院校,逐渐接触后才发现浙传不仅艺术氛围浓厚,在理工学科方面也氛围极佳。和高中相比,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显著提升了,不论是洗衣服还是收拾被褥,从陌生到熟练或许就是高中与大学的距离。每逢佳节倍思亲,王润中秋节选择与父母通话聊聊家常,尽管只有短短一分钟,但情谊浓浓。

传递真情 真挚祝福

助班这简单的两个字,肩负的确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既是老师与新生之间的纽带,也是老师与新生沟通的桥梁。他们既拥有学生的身份,又承担着“老师”的责任。作为新生班级的带领着,他们绝不轻松,但谈起这个选择时,来自18广电2班的于洺权眼里带着笑意说:“选择当一名助班主要是因为受到自己的两位助班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闪光点影响学弟学妹,带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成长,而我想跟他们一样成为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的人。”于洺权坦言,在助班的工作中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自己有时也会毕竟乏累,但自己仍然会认真负责,觉得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身上,想要以这样的方式为新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也对得起自己竞选时的那份初心。


来自18数艺2班的王金权,在大二这一年也成为了一名新生助班,和他谈起为什么当助班的时候,他笑着说,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因为想要认识更多的新同学、新朋友,并且助班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再加上自己又想去做,所以就去做了。成为助班之后他每天会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分发各种通知、资料,军训之后也会时常去训练场看看新生。虽然有时会感觉有一点累,但相比起收获的快乐与感动这一点点的辛苦也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他希望他能够带给他们的是一座感到的熟悉校园与一个温暖团结的班级。

在数日的相处中,助班们看着曾互相不熟悉,来自五湖四海的青涩学弟妹们,逐步习惯了校园的生活,烈日下的军训,也开始对他们的未来,寄予了一片希望。

17广电2班的厚一帆已然是大三的学姐了,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她曾有过许多困惑、迷茫的时刻,但在当初助班学姐的指导解惑下,她自己慢慢地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与目标。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带给新生的,是认真享受大学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信念。她说:“大学跟高中不同,大学生活更加丰富,不再是像中学一样局限在一间教室埋头苦读,大学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培养很多的爱好,找到更多的乐趣。能够去认识更多更优秀的人,会做更多不一样的事,去看更多更美的风景,去认识更好的自己。拓展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寻找自己的方向。利用好大学四年的黄金年华,把大好的时光交付给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严厉的朋友亲近的师长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太阳愈加猛烈地炙烤着大地,这迟迟不肯离开的炎热,将其独有的枯燥与乏味送到校园每个角落。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几声短促有力的叫喊打破空气中的空虚,为它带来一丝清凉。

这几句话的主人名为朱康,来自陆军预备役金华工兵团,这是他第一次进到浙江传媒学院做教官。

在训练方面,朱教官并不认为他是个严厉的人,而是循序渐进的。虽然被称为军训,但考虑到学生们的体质不强,其训练强度还是无法与正规军人相提并论。为了让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训练,朱教官采用依次增加训练量的方法。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训练一点,学生则比前一天更加容易接受一点。

休息时间中,朱教官会放下“偶像包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更加了解这群学生。在这过程中,他逐渐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从而有不同方法去教导他们——性格弱势的需要不断鼓励,而性格张扬的则需要不断鞭策。作为一名教官,他不仅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还承担了教师的职责,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他高要求的体现。

军训是同学们们进入大学所参加的第一次实践活动,是第一堂课,而教官则是他们第一个相处最久的人。经历过重重考验的学生将在这次活动中磨砺自我,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朱教官认为自己就承担着这样一个“领路人”的特殊角色。在他的理解中,这是“授学生以渔”的工作。他们不教知识,不提供就业指导,却教给他们社会基本行为规范——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如何吃苦耐劳以期达到最终目标。他们并不是高等知识分子,却有着当兵十几年积淀下来的隐忍与毅力。

而军训实践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朱教官觉得“百人百态”,也就是学生对于军训的认知以及认真态度。只有态度认真积极的学生,真正磨砺自我、愿意吃苦的学生,才会认为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成长与锻炼,才会真正收获一些宝贵的东西。若仅仅把这当作一次非完成不可的制度框架,那么肉体上的折磨则永不会上升到精神上,更别提要获得些什么了。

在接到军训教官的任务时,朱教官其实有些担心,猜想传媒的学生们或许都比较娇气,然而只过了短短几天,他竟然使用了“吃苦耐劳”这个词语去形容同学们。

媒工的学生们军训场地在足球场,或许是全校新生中军训场地最艰苦的地方,由于没有遮阳物的庇佑,使得学生们席地而坐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训练。即使是这样简陋的环境,同学们却依然鲜少抱怨,班里除过三个学生生病以外,其余从来都是如数到场,从无缺席。朱教官记得一次训练中,一位同学由于天气实在潮热而晕倒过去,教官准许他到旁边休息,这同学却并没有照做,而是归入队中,照样进行训练。“我带过很多次军训,这一届是最能吃苦的。”教官这样夸赞着得意门生。

朱教官只有一个,然而像他这样讲求教育方法、与同学们做朋友的教官却远不止一个,他们陪伴刚刚离家的孩子们,度过中秋,度过分别,为他们送去关爱,却又用严厉教会他们规范与制度。

他们是学生与大学的第一所桥梁,也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步。

这场属于新生的夏日约会已经过半,他们也逐步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相信在助班和教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会拥有一个别样的军训回忆,也祝福新生在这场绿色约会中开启他们精彩的大学生活。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