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风沙线上 纪录之行
-----纪录片《风沙线上》制片人交流会侧记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4-04-30      

  4月25日下午,在“CNEX【机不可失】主题纪录片全国校园巡展活动”之《风沙线上》制片人交流会上,作为该片制片人的王一飞以主讲人的身份参加,他亲切的笑容,专业的回答,迎来了台下同学们的一次次热烈掌声。

  《风沙线上》讲述的是位于甘肃省民勤县的两个家庭面对不断扩张的沙漠侵蚀他们的家园时,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影片中沧桑的老人面对漫天黄沙的坚持,年幼的孩子们眼神中充斥着的担忧与怀疑,都关注了人性与自然的冲突。它深邃的主题,真实的细节,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表现得分外踊跃积极。第一位提问的同学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12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王宁同学,她说:“片子中谈到了一些政府治沙对于当地一些生态坏境的影响,我记得这部分的素材是用老照片与画外音表现的。在表现芳菲小女孩他们一家的生活记忆的时候,也特别谈到了他父亲想上访。但是,我发现您在片子里处理得十分谨慎,全片只有一个镜头,拍摄当地警察的脸时也是迅速掠过。请问在处理片子中比较敏感的话题时,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呢?”王一飞表示其实自己在处理敏感话题时与导演的意见分歧很大。首先,长期以来,人类的行为对于当地土地沙漠化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科学的办法可以证明植树可以遏制这种速度。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过分突出民众与政府的冲突,会偏离片子想表达的主题。其次,对于影片,制作团队更想表达的是故事。最后,王一飞举了王久良拍摄《垃圾围城》的经历,告诉同学们有益的敏感话题不能称之为敏感话题。

  王一飞回答声刚落,其他同学的手又纷纷举起。一位来自桐乡校区的同学非常幸运地得到了提问的机会。“拍摄过程中,你的音频是怎么完成的呢?”一开始,这位同学就提出了关于影片拍摄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刚开始都采用摄像机本身的录音功能,后来发现收音效果太差,采用了3个收音设备(索尼D50)采集声音。当然,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后期团队。”“以后你觉得你还有兴趣再做类似的纪录片吗?”对于接下来的问题,王一飞表示他会坚持下去。

  半个小时的交流后,制片人交流会圆满结束。许多热爱纪录片的同学都意犹未尽,在会后围着王一飞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在答问中,王一飞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教给大家许多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和技巧。他说:“纪录片是一类需要更多人去发展去探索的影像,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纪录片的发展。”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