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浙传学子网课初体验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03-03      

千里网课一“线”牵,师生相逢在“云端”。抗击疫情,在线学习,浙传2551门次“云课堂”已经开课一周了,紧张、有趣、嗨爆、接地气…… 

老师用心课堂创新我们开心——播音主持艺术学院19级礼仪文化专业 袁伟瀚

刚得知要上网课的时候,我有一些好奇网络教学会如何开展,因为我还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长时间的网络授课。在上了几天课后,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让我感动,虽然他们调侃自己是“十八线主播”,但总是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虽然现在是抗击疫情期间,无法实现面对面授课,但他们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给我们讲授每一个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形体礼仪课时,老师运用直播视频的方式演示每个动作,隔屏监督指导我们做好每个动作,让我们觉得新奇又有趣,上课也更加专注了。

马克思主义也能如此“接地气”——电视艺术学院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张若一

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确保了我们学习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也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形式、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

化身“主播”之后的老师们,变得更加幽默了。我觉得朱广龙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非常有特色,老师在课上妙语连珠、好句频出,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父亲也被吸引过来“蹭课”。朱老师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生动风趣的讲解让我们理解古代哲学史的高深。下课后,同学们都纷纷为老师献上“小花朵”,感觉上网课比玩游戏有趣。

满足你对剪辑课的所有想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8级动画专业 陈春明

童巍老师的剪辑课十分有意思,不顾“钉钉”“学习通”等平台的挽留,他别出心裁地选择在B站授课。要知道,对于动画班的学生来说,“B站”就是我们的“心头好”,大家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不止是授课平台,童老师使用的案例也都是我们所感兴趣的素材,他在课上解读动漫《你的名字》等视频,大家听得都十分投入。老师还将音乐元素结合到课程当中,用热门综艺《歌手》来和我们一起分析镜头和剪辑艺术,一步步讲解每个镜头的运用,培养我们平日里看节目时就养成学习分析剪辑手法的习惯,整个课程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寓教于乐,挺好,我爱听。

素颜爆照你怕了吗?——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9级动画专业 郭佳玲

我最初一直好奇动画专业要怎么上网课呢,上了几天课后,感觉效果超出自己的预期,网络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十分有趣、活跃。

最具特色的课就是陈晶老师的《造型基础C》,上课时大家一起在微信群里进行互动、发布作品。还记得第一堂课上,老师突然要求学生发素颜照作为素材让大家一起绘画,老师也参与了这场绘画,最后大家一起交流作品,整个过程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想看看老师们还会出什么“奇招”——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9级英语专业 杨雅婷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开始会担心网课的形式不利于跟老师交流互动,会对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所影响。但是,上网课后我才发现,网络教学不仅形式新颖,而且视频、音频、PPT的播放效果也很好,有时比在教室里播放还要清晰,学习起来也很方便,和老师连麦交流也弥补了因为疫情而不能面对面授课的遗憾。我印象最深的是陈欣老师的《综合英语》,课堂互动并没有因为是在线上授课而减少,整体课堂氛围非常好,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很高,我很期待之后的课程,想看看老师们还会出什么“奇招”。

“云端”头脑风暴等你挑战——华策电影学院18级导演专业 李欣然

选修到《实验创投工坊》这门课程是意外之喜。在学校的时候,上课总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上网课时,老师对授课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内容依然充实,形式却更加灵活了,我们可以通过留言形式尽情地抒发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把自己写的故事梗概发在钉钉群里,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更加方便、快捷。

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在“云端”头脑风暴的过程,让我跳出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学会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和有趣的一面,这也让我想要变得更闪光、更有趣。

上课前要收拾得美美的、帅帅的——媒体工程学院18级中广班 宋艳娇

网络课堂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与便利。

在直播教学中,我还“get”了网球课全新的打开方式。一开始,郑和明老师先给我们发了一份很有意思的任务清单,里面包含了一系列动作要领。接着,他对我们说:“孩子们,还看啥?赶紧去洗头洗脸,打扮得美美的、帅帅的,拍运动视频啦!”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将视频发布到群里,他也认真地对每个学生的视频给予评价和指点,就像"开小灶"一样。

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贵——设计艺术学院18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余舒奕

小时候总是幻想,如果不用出家门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学习到知识,那该是多么美妙的日子呀。真正实现后,我却感觉网课一点也不比在学校里上课轻松,途径与方式的变化并不会减少学习要付出的认真与努力。

比如,《服装情景设计》课程前,老师会告知作业的大致要求,我们需要在前期搜集大量资料,在A3速写本上把资料、调研计划、设计灵感等剪贴上去。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最终要做成实物。

因为疫情的原因,有些材料没办法及时买到,造成了一些困扰。可越是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越让人难忘,并倍感珍惜。

“快”“变”融合趣味多——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17级公共关系专业 周子凡

短短一周,我通过网络收获了奇妙的课程体验。对我而言,最特别的要数周良兵老师的《视频合成与剪辑》课程。

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和朋友惴惴不安地猜测,这门课会不会教的都是技术值爆棚的电脑剪辑手法?没想到,网课直播时,老师却开始聊起了手机剪辑的方便快捷,虽然剪映、VUE、Bigshot等手机剪辑软件并没有想象中简单,但我们也发现了它的乐趣与优势。如同手机剪辑软件愈发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应运而生的各式网课也纷至沓来。互联网的“快”和传统教育的“变”互相融合,网课的体验也有着更多的趣味性,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

广博思考+多元探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19级广告学专业 徐静茹

上了一周的网课,我最喜欢的当属范萍萍老师的《女性主义与审美文化》了。这门课主要探讨性别研究问题与多元化思维,很有特色。范萍萍老师说:“希望通过这门课大家能够进一步消除偏见,打破思维惯性,更包容、更和谐。”这让我一下子就陷入到她温柔通达的气质里了。

网络课程让我们充分利用了各平台的优势,获得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学会广博的思考和多元的探索。

书法课也可以这样上!——文学院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佳蒙

在上康健强老师的《书法鉴赏》课之前,我从没有想过书法课也可以这样上!直播课中,康健强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及其故事,课堂氛围活跃,既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又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网络教学灵活方便,可以整合全网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自由学习,不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回放观看。同时,在线学习对自制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也想借助这个机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节课“俘获”你的心——新闻与传播学院 17级新闻学专业 齐心

在抗击疫情期间,直播课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所以就在课后随手涂鸦了一个焦俊波老师,用绘画这种方式留下这份记忆。

焦焦是大家公认的“男神”,非常有个人魅力,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互动,所以在这次“云课堂”里,他一直坚持用视频会议上课。他的教学理念“俘获”了所有同学的心,他总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我们一起讨论并投入到实践中。亦师亦友的他,身上总有一种难得的亲和力,总能激发每个同学的表达欲,很轻松地和我们打成一片。

来场云端读书会吧——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飘萍班 孙嘉宁

我们的学术导师每周都会召开读书会,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次只能在家上网课,读书会的地点也就转移到了斗鱼直播平台。

这堂网课给了我一种很新颖的感受,第一节课老师讲的是阿多诺的《启蒙的辩证》,他带着我们精读文章,并利用弹幕沟通。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可爱”,老师对着镜头疯狂“输出知识”,我和小伙伴们疯狂“吸收知识”。

千里授琴音——音乐学院17级音乐表演专业 惠文麒

古有“千里送鹅毛”,今有“千里授琴音”。

作为音乐生,我的专业课不仅仅需要坐在电脑前听老师讲解知识点,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互联网技术使得老师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听到我的琴声,并给予我指导。在匡镇老师的《流行音乐演奏》课上,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通过微信视频实现了“面对面”教学。虽然隔着屏幕,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和老师的物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的距离却更加近了。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