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毕业季】心底有光,奔向远方
——专访15级摄影专业毕业生陈心远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23      

 

 

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

光影是个奇妙词语,它代表光芒,亦代表光阴。于15级摄影专业的陈心远而言,光影则有更多的解读,它是被相机记录下的美,是快速成长的时光,是内心的无限光芒,是笃定走向未来的身影。

解锁摄影,玩转光影

有人将摄影当成自己的谋生饭碗,而有人则选择把摄影当成自己探索艺术的工具。两者中,陈心远选择了后者。

对于自身专业,他有着这样的解读:“于我而言,摄影是我掌握的一门技能,是我的爱好,是我的人生加分项。它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也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态度,这是让我十分受益的。”

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键。“作为摄影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但要有实践技术,也要花时间去研究理论。我们去拍照片,既是定格时间,也是与环境互动;我们去做学术,写文章,也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因此,他静下心来,学习各类理论知识,还加入了设计艺术学院老师邢千里的团队,进行摄影理论研究。虽然很枯燥,但是在过程中,他对摄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摄影是起点,但绝不是终点。陈心远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但他曾不满足。“我现在掌握的东西太少了,还应该学习更多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他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学金融、学法律、捡起荒废多年的德语,有余力的情况下还想出一本摄影相关的书。“我始终认为,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你了解越多、学习越多,认识的世界就更加深刻。”

“我是一个摄影师,但我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永远不要只把自己禁锢在“摄影师”的标签上,是陈心远一直秉持的原则。

予人温暖,予己阳光

说到陈心远,大家大多都会联想到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但他任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队长已经是大学期间的事了。时针拨回到四年前,结束了紧张又劳累的艺考后,陈心远就跟随哥哥去到了云南支教。“当你去相对贫困的地区与当地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善良又朴实,和他们在一起有着由衷的自在和快乐,这种简单日子让我满足。”

而后,在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期间,他组织了一个志愿团队,和朋友们一起去海南,用照片记录“绿色与环保”,这次的志愿服务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酷暑、烈日、蚂蟥、无人区,当把这些事物组合在一起便是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谈起这段经历,陈心远激动却又心有余悸。在许许多多的回忆中,护林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陈心远,他们常年住在原始森林,日常工作需要他们在日出之际出发,排查森林里的安全隐患。他们保护着一方绿色,是祖国当之无愧的“绿色哨兵”。

而回想起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下乡活动,陈心远回忆满满。服务队以摄影为主,为贫困地区的人们送去精神关怀。“有一次去深山做志愿,当地政府得知我们来做志愿,为我们安排宾馆,又准备派车送我们进山,但我们都拒绝了。我们自己搭帐篷,睡在山里,绵延不断的山,每天近二十公里的路,我们都是自己走下来的。”大家甘愿吃苦,热爱奉献的精神,让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也让志愿服务更加有意义。

深山中坐落着一个小村落,村民和外界基本没有交流,技术尚未普及,很多人都没有拍过什么像样的照片。服务队便为一对对夫妻拍结婚照,为各家拍全家福,甚至为全村人拍了一张全村福。“现场打印的照片拿出来的时候,村民脸上的笑容感染到我了,他们的感动是从心里出发的,而我收获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是直抵内心的,这就是志愿的意义。”陈心远如是说。

视线所及,便是方向

“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预料的,一开始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也非常正常,但是你不要停下脚步。”所以陈心远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个小目标,他相信,小目标集合的力量是无限大的。“你去做总比你没有做要强得多。”这是陈心远的想法,他也是这样践行的,大学期间先后完成了四六级考试,去了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考了广播编辑记者证,考上了澳门科技大学电影管理的硕士。他在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慢慢思考,慢慢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视线所及之处,就是自己的下个目标。正是这样的想法,让陈心远携着无限光芒前行。

故事总会完结,岁月终会远去。四年时光在学士帽抛起的瞬间被定格,青年站在生命节点上,为浙传故事画下句号,从容地走向未来,一路光影暗现。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