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毕业季】尽情热爱,尽情挑战 ——专访设计艺术学院15级学子梁嘉琪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13      

曾听闻这样一种说法:“上帝在创造女孩子时,要放美丽、智慧和善良,要加七勺的清水,使她柔软而可爱。但上帝有时候也会失误,美丽经常不够用,智慧有时见了底,甚至清水也偶尔数漏了几勺,于是创造出来的便是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女孩子了。”但是在梁嘉琪身上,美丽、智慧和善良似乎都是足够的,当电话那端传来她充满活力的声音时,“那个很厉害的美国IDA国际设计奖得主”就延展出了好多面,设计和生活,吐槽与热爱,都是最真实的模样。

“生活撞出来的创意”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梁嘉琪表示在外实习非常忙碌,并没有刻意去查比赛结果,只是当初一步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创作,抱着满足的成就感将它们投了这个比赛,并没有太过期待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当看到邮箱里躺着美国IDA国际设计奖得奖的好几封通知邮件时,“我真的超激动!当然也有点意外哈哈,得奖就是一种对自己创意的肯定,开心开心开心。”真实而自然的情感表露,让我们看到了她可爱的一面。

梁嘉琪参与设计的三项作品“AITA”“POSTBAG”“KALE CUTTERS”共获得了美国IDA国际设计奖的五项奖项。其中,她与马嘉琦的作品“AITA” 荣获动植物设计类的唯一金奖、社会设计类银奖;与张雅萱的作品“KALE CUTTERS” 荣获学前教育类唯一金奖、儿童产品类铜奖;与马嘉琦、李凰煌、吴肖倩的作品“POSTBAG” 荣获可持续性设计类银奖。设计需要创意,需要时时迸发出的灵感,每个好的设计师都具有观察生活的火眼金睛,梁嘉琪也不例外。关注时事、与同学交流、时刻关注大赛设计的流行趋向,有利于明确设计方向,以便更加符合大赛的主题和思想。当然,创意来源于生活,梁嘉琪的作品也同样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

“AITA”将计生用品从被人们回避的地带拉出来,这个设计的创意来源于朋友之间的闲聊。性是一件不可回避的事情,计生用品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在闲聊中她发现“安全套”这个词汇在日常聊天中十分含蓄隐晦,大家都知道很多病毒的滋生都是因为没有做好保护措施,但是提到保护措施人们又会觉得尴尬,不想去购买、使用它。她想要把这个尴尬的话题和人们避之不提的东西变成人们愿意去接受的东西,所以将可降解的计生用品和一颗种子结合,不但改变了包装,还解决了计生用品使用后的归宿问题,让爱开出健康的花。“人们通过新闻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性教育十分匮乏,大部分含蓄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少之又少。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乃至人性问题我们并不少见,我很痛心,因为性教育本应该成为所有人成长的必修课。”这是她严肃认真的一面。

而“POSTBAG”的创意则是在学校拿快递的时候跳出来的,因为曾经看到过海洋生物因为吞食塑料而痛苦不堪的新闻,梁嘉琪再见到双十一过后快递点成堆的废弃快递袋便觉得它们格外刺眼。于是“POSTBAG”的雏形便悄悄呈现,将快递包装袋改造成时尚单品,则是一个时髦又大胆的想法。梁嘉琪想要让快递袋拥有值得重复利用的外表和可以重复利用的能力。她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同学合作,多次寻找可以实现这个初衷的制作材料,直到“撞见”学校里的废弃喷绘布,喷绘的色彩丰富而鲜艳,在奇妙的剪裁缝合后形成了大胆而随性的色彩组合,这样的设计让快递袋成为了可多次利用的耐磨的时尚单品。

无论是朋友间的聊天谈话、还是领快递时突然闯入大脑的思考,她都把它们重组糅合,变成属于梁嘉琪的创意。无论是性教育还是环保,梁嘉琪都用充满属于她的浓浓的生命力的作品表现了出来。

“我设计的东西当然像我一样活泼开朗啊。”她的笑声传来。

有趣的作品和有趣的人更加相配。一个设计者,就是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更要放开自己去和生活碰撞,创意的火花是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撞出来的。

“相信、坚持、看见”

梁嘉琪在IDA之前也参加过很多比赛,参与设计的作品跨多个领域,一个作品的完成要经过设计、拍摄、宣传等多个步骤,这些并不能凭一己之力完成,“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人,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能够查缺补漏,让我们互相帮助”。比赛大多都是小组组队的形式。有一些人喜欢和自己熟识的人组队合作,有些人喜欢和不同的人碰撞组合,梁嘉琪就是后者。

对梁嘉琪来说,和不同的人去碰撞,也许会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许会找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和文科生合作的作品会更有温度,和理科生的合作出的作品会更理性。”但是共同点就是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在这么多次的小组合作中,梁嘉琪也会遇到团队合作中难以避免的摩擦。“一定要事先说好”是她解决摩擦的方法,而且还要百分百信任自己的组员,既然交给了对方去做,就不能怀疑,既然选择了对方,就要相信他的能力。只有大家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和百分百的信任,产品才能变成现实。

相信是一种能力,它的力量无穷大,不仅对团队合作是这样,对产品诞生也如此。梁嘉琪非常感谢她的导师叶风老师,她大赞叶风老师十分年轻优秀,而且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每当自己有一些灵感,都会先去向老师请教这个想法是否可行,老师常常会给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一些古灵精怪的设计思维。比如这次得奖的“KALE CUTTERS”玩具,虽然市面上有一些看起来比较类似的玩具,但是通过一点创新就会得到另一个全新的产品。”“KALE CUTTERS”是将3D和卡纸玩具结合的设计,这个玩具还需要配套的绘本,是一件更加复杂的设计产品。当梁嘉琪带着这个设计的初步构想有点忐忑地去找叶风老师时,他给予了梁嘉琪完全的信任和支持,虽然复杂无比,但老师相信它是可行的,这便给了梁嘉琪很大的信心去相信“KALE CUTTERS”最终可以面世。

相信需要一颗强心脏去支撑,特别是做产品设计的人,很多时候都会有做不下去的时候。但是在不涉及技术的情况下,梁嘉琪很少选择放弃。

“为什么坚持呢?”她的声音停顿了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语句去形容自己的感受,“因为不甘吧。都做了那么多了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这份不甘的来源在哪里,同样是来源于一份相信吧,相信自己相信团队相信老师,相信想法会变成现实,设计会被世界看见。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所以被看见。

“去看看冰山吧”

设计产品具有周期性,自然也少不了优胜劣汰。紧随时代步伐,与科技相结合是每个优秀产品的共同特点。梁嘉琪幽默地将设计作品的过程比做成“生孩子”,每个“孩子”出生后都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对于产品的后续问题,她表示首先会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心血,然后会寻求合作对象,进而投入生产,使最初的设计理念得到认可和运用。谈到未来两三年的工作方向,“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业设计师,也希望满足度不要上升的太快”,谦虚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坚定。

“我大二开始尝试参加不同的比赛,国内国外都有,其实设计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心烦,但看到结果的那一刻,哪怕没有得奖,我也觉得为之付出的过程中自己能力的提升是很值得的。”梁嘉琪在大学阶段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浙江省工业大赛,谈到参赛的初衷,她表示,有了想法就要去做,比赛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比如通过比赛的答辩环节就可以学习很多优秀的人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现在的她在实习的公司也遇到了很多很厉害的人,给了她很多帮助和前进的动力。

很多人住在山中,不念山外好风景,很多人尝试走出去,却迟迟迈不开最关键的一步。此中的原因不外乎是害怕发现自己只是一只井底之蛙,害怕山外的风景令自己自惭形秽,害怕外面冰山的雄伟和冷峻。总会有更优秀的人出现,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但惧怕从来都不是解决方法。

“出来后你会发现你就是冰山一角里的一粒灰尘,但是你还是要出来,去看看冰山。”

这是梁嘉琪的选择。

无论是IDA还是过去的每一次比赛,都是她挑战过的冰山,而她也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尽管在别人看来,她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她仍然不断用自己的更多面去触碰这个世界。冰山一座接一座,攀登的人一个接一个,但是在采访时却有那么一种感觉却坚定地浮现,就是那群攀登的人里,一定有她。

不吝于快乐,不吝于欢笑,不吝于最大程度地打开自己去拥抱这个世界的种种挑战,这就是梁嘉琪。

生活需要继续热爱,而梁嘉琪也会继续可爱。

记者手记:

张法婷:在实习的她说自己看到了校外的冰山,而她,其实也是我们看到的一座冰山,只不过这座冰山,非常可爱,十分有趣。像她这样优秀的人,就该灿烂过一生。热爱着、灿烂着,就是我脑海中的梁嘉琪。

栾奕莹: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的,这句话在梁嘉琪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啦,希望我也可以像她一样优秀而幸福。

霍曼琪:我们总是以为,得大奖的人都是天赋异禀的天才,老天给了他们智慧与思想,但其实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呀,一切idea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发现,一切优秀也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获得。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有足够的体验或者知识输入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让世界看见自己的创意并让它们面世真的是太幸福的一件事啦!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