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飘向被需要的远方
——官网记者专访援藏浙传学子代江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12      

6(他自己)

代江伟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17届毕业生,毕业后他选择赴藏做基层公务员。浙江传媒学院40周年校庆当天,他回到了母校与文创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本周,全媒体中心官网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期年再见,心中五味杂陈

2017年8月他奔赴日喀则,2018年10月再次回来,当记者问他刚回来有什么感受时,代江伟说:“环境依旧是那么熟悉,老师、宿管阿姨、校园的一砖一瓦、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人不是那些人了。”他说尽管他刚回来时有些近乡情怯,有些伤感,但是还是很期待见到熟悉的老师和熟悉的校园。

我要去援藏

当初,学院林书记的一通推荐电话,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代江伟说,他当时对自己的认识是比较清醒的。尽管当时他已经被苏宁易购录用,但有更高追求的代江伟还是想去西藏。讲到与西藏的缘分,代江伟提到,他大一去西藏做义工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许多原有的认识,这段经历对他之后人生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代江伟在杭州实习的生活也逐渐使其明晰了人生方向与追求

23

相比于大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让人窒息的快节奏生活,安静、古朴、慢节奏却缺人才的西藏似乎更加吸引他。代江伟说:“我并不觉得自己知识无处可用,西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藏区缺少传播型人才,那里需要我,我可以为它发光发热……”

做出选择后,他下定决心:只要能被选上,就一定去。除了自己志向坚定,父母对他的选择也表示支持尊重。代江伟说:“爸妈一直都比较尊重我的意见。这么多年,我考虑好的事儿他们不会反对,还会大力支持。”

把心交给江孜

最初,学校报名这个项目的同学有40多人,到最后还在坚持的只剩下了3个人,仅仅是选拔这一项,他就已经算是过五关斩六将了。代江伟初到江孜,一下子就被当地雄奇瑰丽的自然人文景观震撼到了。珠峰脚下,雪山丛中,地广人稀,这是在平原地区见不到的壮景,是人间罕有的仙境。但是,很快,种种的不习惯就把初来乍到的他从梦中弄醒。

18

“那里海拔4000多米,氧气稀薄,刚去的时候经常呼吸会比较困难。当地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保守的思维方式让你感觉这个地方确实是比较封闭和落后。年纪大一些的也不会说汉语,我这个做基层工作的跟他们交流起来很费劲。那里的设施的也不是很完善,最近的电影院也远在几百公里之外,娱乐活动比较少,一个人经常会感到孤独。”他如数家珍地谈着当初的感受。

但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身体的各种反应随着时间慢慢适应了。一年中,他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藏语交流,在接触中,渐渐地他也发现,那些保守的藏族群众也很亲近。在百无聊赖之际,代江伟经常和朋友一起出去拍照片,钓鱼,或者在屋里看电影,生活的乐趣也逐渐增多。如今,当地适龄孩子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经完全可以达到100%,有的村子的大学生人数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人。现在这里跟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他眼里这一切都在改变。

27

当我问到他在这里有没有体会到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时,他说:“这是有的,比如说要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我的汉语比较好,就会找我来写。还有一次,我下乡调研,带上了摄像机,孩子们都好奇的围了过来,盯着这台摄像机看,他们笑得好开心,外界的一切似乎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让他们好奇的,似乎我在这儿也可以给这些孩子带来兴趣,带他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代江伟也谈到,缺乏人才是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虽然西藏地区对于援藏干部和老师们的各方面待遇很好,但这里还是很缺人。很多人来了,耐不住寂寞,受不了恶劣的环境,还是走了。记者问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他说,没有,而且也没有想走的念头,至少到现在是没有的。

在采访的最后,代江伟也送上了自己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大学四年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四年,没有束缚没有太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去干许多以前不敢干以后没法干的事儿。这四年可能会有迷茫会有贪玩的时候,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为自己负责,学会成长。只有这样,当你以后进入社会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才能去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更棘手的问题。希望你们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外在阳光的大人。”

记者手记:印象中,援藏的学长应该会是一个比较严肃,比较古板的形象。但在跟代江伟学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就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是那么热情爱开玩笑,只不过比我们多了一份沉着和冷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实现精彩人生的另一种的方式。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