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四十周年校庆系列专访——毕业优秀校友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06      

浙广是一条河,一条孕育着传媒梦的长河,她携着懵懂又热情的传媒学子向前,所及之处必有传媒的梦想开花。浙广是一条河,一条积蓄着坚定和勇气的大河,哪怕遇到暗礁阻挡,也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浙广是一条河,一条流淌了整整四十年的江河,她守护着在校的学子,也守望着远方的学子们一步一步的坚持与努力。

追梦赤子,一颗暖心看世界

——专访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制片人田川

以梦为马,他自逍遥驰天下

著名作家陈洁曾有言:”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

对于本文的主角,天才的闪光始于2002年。2002年,互联网还未普及,一些现今闻名的互联网大佬在当时或是刚刚起步,或是还未踏足这片领域。而时年不过14岁的田川已经在这片“互联网荒漠”上开垦出了自己的一片田地——“巴勒斯坦现场”的网站。

谈到当时创建网站的初衷,田川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做一件持久的事情,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事情延续下去,让这件事儿变得更专业。”兴趣这个闪光点,于凡凡众人而言,不过作为打磨时间的消遣方式,终是荧荧之火。而对于田川而言,却成为心中的执念与坚守,长此以往的耕耘坚持,点点繁星终成璀璨星辰。

人生的转折点起于那年高三,一个偶然契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来中国做节目,其中有一期专门介绍了田川的网站。试想,一个国际电视台对一个普通中学生的欣赏与青睐,会让他的内心产生多么大的波澜与触动。但那次的“邂逅”,让田川与这个相隔万里的中东媒体结下不解之缘。而这缘分,即使用一生也不能割断。

2006年,田川进入浙江传媒学院就读。大学宽松自由的学风给了田川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利用课余时间经营着自己的网站,同时开通了微博。由于大众热爱的多是热点爆料,而一些议题在中文领域依旧是鲜为人知的的互联网荒地。而他则坚持着将自己兴趣点幻化成一种热爱,并将这份热爱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这个媒介了解他们不曾熟悉的世界。

梦想、热情与执着,加上长期以来的付出,终于让田川如愿以偿。2010年,田川进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开启他崭新的人生。

越过万水千山,温情丈量世间

回望一路走来,田川自言受罗素三种激情理论的影响极大。而所谓三种激情,正是罗素在其自传中用温情的笔触所写的——”世间有三种激情,虽然简单,却异常强烈地支配着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遏制的怜悯。”一个新的罗素主义践行者于百年后从遥远的东方站了起来,他背上行囊,行驰远方,为探寻真知、救苦解难而上下求索。

翻看田川的朋友圈,他和他团队的足迹踏遍半个地球,从北国风光到南国旖旎,从东邻朝鲜到美洲沃土。他和他的团队用短短几年走过许多人一生都不曾经历过的旅途,见证过许多人一生都不曾见过的事。在南海争端一触即发时专访过中国外长王毅,在朝核局势剑拔弩张时专访过朝鲜副外长申洪哲。在缅甸见证了吴登盛的民主改革,在新加坡见证了朝美的一笑泯恩仇。这一步步无不艰泞难行,可正如他自己所说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为无力者发声,而不是为权力发声。”人道主义是人类求索本知,呼唤道德尊严的理论依据,更是他本人人格意识和职业理念的精神武器。

在同田川的对话中,他提到了“温度”这个词。提及“温度”一词,田川谈起了过去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那些饱含人文主义关怀却被认为是“敏感”的新闻。田川及其团队曾报道过电影《亲爱的》的原型彭高峰,在彭高峰找回儿子之前,这一新闻事件被定义为“敏感的”而非“温情的”。因此,在2014年,被拐卖六年的彭文乐终于回家时,守候着的媒体只有田川团队。同年,田川还参与了另一个“敏感”新闻——《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的审判。为了真实、切实的报道,田川与陆勇本人及慢粒白血病病友维持了长达三个月的真诚沟通。而当法院终于在舆论压力下还陆勇等人一个公道后,田川也与他们一般激动。田川说道:“如果你不能改变什么,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者大多数时候需要把自己置身新闻事件之外,但是在良知面前,要做记者先要学会做人。”

新的时代有着新时代的温度,温度不只是物理学一个单纯的物理量,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份由己及人,推心置腹的信任。田川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当代媒体人应有的精气神,更向我们力证了罗素唯实主义的当代价值。

春风十里,不如“浙”里

浙传四十年校庆将至,四十年风雨沧桑,见证着一代代人从这里扬帆起航。而一代代人,对于浙传,也留下了数不清的美好回忆。谈及往事,我记者从田川的文字中能感触到温暖与幸福。他说:“大学四年,最有价值的是能收获一个能跟你终身成为朋友的辅导员,和一群即便你在毕业以后也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听你召唤的兄弟,哪怕不在一个城市,一通电话也会让你觉得幸福和欣慰。”时至如今,业已八年,田川仍坚持着每年再回杭州一两次,坚持着要回去看母校一眼。教学楼,体育场,生活区,图书馆,还有每年秋天的馥郁桂花香……这就是田川心中最理想的生活场所。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母校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大三那年六一儿童节,已经感觉到毕业危机的大男孩田川召集了所有和浙传有关的好朋友,甚至还有宿管阿姨、餐厅老板,一起办了一场名为”六一怀旧趴”的活动。他们回味着童年的经典动画歌谣,就像回味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浙传。人一旦回味,就意味着有些东西再也不在了。大学极美,因为它用短短的时间孕育了太多的美好。可是正因如此,它又是极残酷的,因为大学有太多遗憾的事没有来得及去做,这本身也是一件极其遗憾的事。

浙传是一条客船,一位位乘客下去后,就有新的乘客登船。面对自己的学弟学妹,田川也有新的叮咛和嘱咐,他说道:“凡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对待你就有可能完成100%,如果再热爱这个工作的话,你就不会为完成任务而设置一个底线,而是不断超越一个你更希望追求的上线。同时也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事事都要有个度。将特长和爱好转化成职业,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岁月悠悠,田川的生活足迹注定在岁月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真诚地祝福学弟学妹们都能为各自的人生和共同的母校增光添彩。

追求卓越,必得成功

——校友王腾飞学长专访

出了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的东门,再往东500米,有一家影视广告公司,这便是我校设计艺术学院2012届学长——王腾飞的公司“中谷文化”(全称:浙江中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砥砺前行的青春年代

2012年,王腾飞作为第二批桐乡乌镇校区招收的新生来到了这里,在未来专业方向还不够明确的前提下,他想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当时的桐乡乌镇校区作为一个新兴的校区,周围还比较荒凉,既没有那么多的商家,校内也没有那么多方便的店铺。在这样的环境下,王腾飞有了一个开一家美食店的想法。在美食店计划落地之后,他又与两位美发师共同成立了一家针对学生群体的高端美发沙龙。如此跳跃的思维,只是因为他有过成功的经验和底气——高中时期的他大胆地在杭州成立了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并聘请国美的老师任教。这些都是王腾飞主动地成功过程中历练自己,并在他浅尝世间不易后更加坚定了他自主创业的决心。

王腾飞在大一阶段尝试了一些小的创业项目,但他并没有执迷于此,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他告诉记者,人的思考不能被困在同一维度当中,人要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因此,他选择了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大一暑假期间,王腾飞和一个朋友前往中国影视基地横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初步掌握了电影美术的操作流程,并且对电影概念景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王腾飞如今提起时依然怀念不已,道:“美术设计和概念设计就像艺术品一样让我着迷。”

而让王腾飞能够扩展开思维、大开眼界,也离不开浙传近几年不断跟上时代的脚步,紧紧对接传媒产业最新的潮流,为王腾飞进一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为了能够深度学习电影美术的知识,王腾飞不断寻找机会。通过下沙校区老师的介绍,他有幸跟随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的美术概念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这次经历让他在专业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回到学校后,他也是浙传少有的能够在大学期间就掌握硬技术的人,随之而来的是校内、校外很多组织、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但在涌来的创业浪潮之下,王腾飞一直坚守本心,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道路。

当别人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去实习找工作的时候,王腾飞已经在忙着和投资人谈投资,忙着筹备电影拍摄。王腾飞自认自己是个勇敢且敢说敢做的人,他说:“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从不迷茫。”有了明确的目标,再积攒下足够的资本、经验和人脉之后,王腾飞创办了公司“中谷文化”(全称:浙江中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携手向前。

值得一提的是,王腾飞的合作伙伴、公司的创意总监正是我校文化创意学院毕业的一位学姐。浙传的发展,也在源源不断地产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支撑着王腾飞一步步走到现在的重要因素。

不忘初衷的少年情怀

在了解过王腾飞的创业经历之后,记者又谈到了大学生活。当被问及“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去把握住这珍贵的四年”之时,王腾飞思考一会儿后说道:“在选择之前,你应该想清楚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由于王腾飞早已明白也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掌握好基础的专业能力以外,王腾飞一直致力于利用课余时间来为自己成为一个协调组织管理者而铺路。如今,中谷文化已经瞄准了人工智能的方向,公司的一位股东是一位地道的技术性人才,如今正在攻读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同时,王腾飞本人也在不断地学习,让公司能够更好的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谈话的过程当中,王腾飞也反复地说一句话——“无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他认为,浙传应该教给大家的第一课。

“成大事者走正道”,在“保持善良”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地被引申到了“创业创新”。现如今,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在研究着各种各样的市场,也思考着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什么。对于这样的现状,王腾飞予以肯定,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在这样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自身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只有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才能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量,厚积而薄发。只要你是一个有能量的人,当微博时代来临时,你会是一个微博大V;当网红时代来临,你将是一个直播大佬或是后台运作大佬;当公众号时代来临,你会是一个热门自媒体公众号的掌控者;而当短视频时代来临,你又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短视频达人。王腾飞总结道:“当你拥有能量,你就能更好的在浪潮中定位好自己,然后肆意爆发你的能量。”

举足轻重的母校依托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外界的影响,一个传媒人的崛起离不开母校的帮扶。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传媒类名校,浙传就是一个极高的起点,也是一个最好的平台。浙传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扎实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是丰富的传媒资源与信息。王腾飞还补充道:“还有众多传媒前辈帮你指明方向,帮助你前行。”

毕业已数年,虽已不再是浙传的学生,却一直在浙传的附近守望着母校,热切关注着母校的动态与发展。对于王腾飞而言,母校之恩不仅在于教育之恩,更在于帮扶之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催发了一批批如王腾飞一样的创业者,而地处互联网之风浓郁的长三角一带,更是让浙传拥有并提供给学生们丰富的资源。王腾飞感念道:“我们的母校紧紧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与时俱进、激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所以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现代互联网思维的传媒人才。”王腾飞也坚信,当有更多的新的技术、新的媒介出现,浙传将会爆发出更强的能量。

浙传40周年校庆,是对浙传过去辉煌的纪念,也是浙传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未来必定会有大量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各个领域也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马化腾在知乎提的问题“基础科技的突破在未来的十年会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每一个行业都在等待着全新事物、全新思维的冲击。而在这之前,每一个人、每一个传媒人都要清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积攒能量、迎接变化、拥抱未来,勇于直面技术的革命,勇于挑战时代的浪花。

在采访的最后,王腾飞送给母校浙传每一个在迷茫中探索的学弟学妹们一句话,这句话也是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精神内核——“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期而遇!”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专访浙传毕业校友黄逸涵

创业之路往往布满荆棘,有多少人被现实的寒风凛冽击退最后选择遁入尘埃,有多少人高喊着理想的口号最后在生活中溃不成军。可也总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顶住了现实的残酷,他们冒着风雨勇攀理想的高峰。即使枕风露宿,也依旧热泪盈眶。本校的优秀毕业生黄逸涵学长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创办了海马体照相馆。

始于兴趣 忠于理想

大学总是一个面临着无数选择的阶段,在其他同学着手准备毕业设计的时候,黄逸涵学长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创业的道路。大学生创业一直面临着存活率低的魔咒,许多人对大学生创业也依旧简单的认为不过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年少轻狂。然而学长却用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打破了这样的现实,他着手打造的海马体在摄影行业掀起了一股新青年文艺美学的风潮,无疑是线下大学生创业的最成功案例之一。

非摄影专业出身的他并不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他依旧无法忘记自己的梦想,无法放弃自己的兴趣。他告诉我 们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个企业家,这也就是他不愿意过上其他同学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而选择投身创业大潮的理由。在创业之初,他们在学校对面的福雷德广场租了一个90方作为自己的办公室以及一处毛坯房作为摄影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给本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拍摄照片,为了做宣传,他们去发传单,张贴海报,甚至去学校内摆摊。“我们当时白天给人家拍照片,晚上就修图,半夜还要设计相册礼品,第二天继续拍照。”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学长们也依旧没有选择放弃,每天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忙碌奔波,虽然很辛苦但是内心也是满满的成就和幸福。学长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始缦图摄影的创业之路。

爱情也在逐梦之路上发芽

吴雨奇和黄逸涵两个人是浙传的校友,“我跟她都喜欢摄影,在一次去龙井茶园取景的时候遇到了,她还给我做了摄影模特,我们俩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嘛,之后也一直一起去拍照,然后就渐渐的熟悉了。”同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越走越近,在黄逸涵开始筹划摄影公司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雨奇。“没有想太多,当时本身也是很好的朋友,就开始搭档着创业了,我负责拍摄然后她就负责化妆。”

“合作之后,我发现我和她之间很有默契,总是很快的就能把事情推进落实好。在旺季的时候我们都是白天拍照,晚上修片排版,半夜制作相册礼品,第二天继续拍照,每天都非常的辛苦,但我们也一直为彼此加油打气。临近毕业的时候,她爸妈都希望她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也一直很纠结,虽然工作室生意还不错,口碑也很好,但也没赚到什么钱,她想了很久,但依旧选择了留下来和我一起创业。”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为了梦想拼搏,每天熬到半夜第二天继续坚持,即使很疲惫也不愿开口提及放弃二字,他们两个人经常互相鼓励彼此扶持,不仅是一起创业的伙伴更是共患难的家人。日久生情,他们俩也渐渐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另辟蹊径,成就海马体

“前三年我们也一直按照着传统的方式来发展,但很快我就渐渐发现这样很难在鱼龙混杂的摄影行业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黄逸涵学长也一直在寻求着发展的突破口,“一开始,我想以闺蜜照作为一个切入点,但渐渐就发现这不是一个高频的刚需,除了在下沙这里受同学们喜欢之外,在其他的地方其实很难发展起来。”

思索了许久,黄逸涵学长发现了摄影行业的另一块新大陆——证件照。“我渐渐发现其实现在行业里没有一家专业的机构能够给客户提供专业的证件照方面的服务。拍出一张另自己满意又官方认证的证件照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是还有人开玩笑说看过了证件照,大家就是生死之交了。”黄逸涵学长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的空缺之后就一直在逐步探索,他发现传统的摄影过于依赖摄影师和化妆师,“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这个证件照的拍摄简单化,简单化的流程能否再标准化,然后再逐渐的推广,而且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也很快,我就想把互联网的元素也加入到这样的过程中去。”就这样,黄逸涵学长运用轻快简的互联网思想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轻摄影子品牌——海马体,它的出现恰如其分地弥补了“证件照拿不出手”的尴尬,一时间“最美证件照”刷遍了朋友圈。

用相片留下美好回忆

“海马体这个名字是跟团队小伙伴头脑风暴的产物,当时想要做的这个轻摄影品牌,是希望能够承载起人们对美的记忆,于是小伙伴们提出了”海马体“这个名字。”海马体在人类大脑中主管记忆功能,而人们拍摄影片也是为了将记忆留存下来,他们希望照相馆成为记忆的中转站,让一切舍不得忘掉的都留下来,因此取名海马体。海马体的中文slogan为“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想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人们生活中具有仪式感的时刻。“黄逸涵解释道。

从学生到创业者,这样角色的切换也让黄逸涵更加真实地了解到摄影的市场化运作,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再将简单的东西标准化。

在普遍认识中,艺术创作者往往具备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与世隔绝的清淡气质,而如今像黄逸涵学长一样具有商业觉悟的却很少了。创业为什么现在进入了这样的困境,是因为大部分创业者对品牌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缺失。而正是因为黄逸涵学长一直坚持着“让世界美起来”的品牌使命,才取得了如今的傲人成就。

“在浙江传媒学院的四年是难以忘怀的,很感谢母校。”黄逸涵学长表示,浙江传媒学院一直以无限的活力活跃在中国的传媒行业,每年为传媒事业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没有辜负“南有浙广”的美誉,希望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母校能够依旧活力四射,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挥洒青春 不留遗憾

——访浙传优秀校友周洁

“稍等片刻,我正在往家里赶。”记者联系周洁女士的时候,并不是寻常的“朝九晚五”中的晚高峰时段,却是已入夜的七八点钟。而此时的她,才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回家的归途。感叹于周洁的辛苦的同时,记者为了解这位工作充实忙碌的职业女性,便从她的工作聊起。

投身岗位 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浙传2011级媒体创意影视制片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周洁现在上海阿基米德公司任职。阿基米德公司是上海一家主流媒体,而作为党的喉舌,尝试用新媒体的形式手段去包装主流信息成为了她们的工作的当今要务。

“比如我们最近做的一档‘给九零后讲讲马克思’就反响很好。”谈起自己的工作,周洁并没有常见的“加班狗”的疲乏和倦怠,更多的是踏实和责任。“‘给九零后讲讲马克思’是十九天连续直播,每天都要到现场。前期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月连轴转。”对于这样巨大损耗精力的工作,记者十分的惊异与好奇。这样强大的工作量,寻常人如何吃得消呢,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而周洁只是简单回答了两个字:“抗住。”也许这个选择、这份职业总能让一个小女生迸发出大能量。

然而,支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生一路走到现在的究竟是什么呢。热情和责任,这两个不断被讨论的择业标准,被摆在了周洁面前。而周洁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她说:“在工作中靠谱很重要,试想一下,你总是充当’猪队友‘的角色拖团队后退的话,谁还愿意把工作交给你?”这份责任、这份坚持,绝不仅仅闪光在周洁的身上,它依然闪光在每一位现代媒体人身上。台前的臻于完美,离不开幕后的尽善尽美。为了那一束世人所注目的追光,媒体人认为自己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而当被问到浙传四年的学习对周洁后来工作的影响与指导作用,周洁也感念着母校的恩情,她说:“在浙传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实为我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多当时学习的理论都在之后的工作中起了作用。”之后,周洁又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她补充道:“当然实践肯定是更重要的,只有自己真正去做了才能真正上手,不断进步。”

能把在母校学的东西学以致用,不断前行,大概是周洁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也是母校浙传最因她而欣慰的事情。

回首过往 无悔无憾

大学的四年必然是人生中极为美好的四年。当记者问起大学中印象深刻或令人难忘的事情时,周洁给出的答案是令人意外的。在周洁看来,在大学里作为学生干部承办的一场场晚会是她最难忘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从开始的策划、拉赞助到后面的节目排演,周洁在大学就已经从一次次筹办工作的辛苦和忙碌中体会到了这份工作带给她的乐趣与满足。

因此,在谈到大学与就业后的生活状态的适应与转变的问题时,周洁啼笑皆非地说:“我大学就已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忙碌的工作节奏,况且大学的工作没有工资,出了社会以后工作还能拿工资呢。”据记者了解,周洁的工作并不像她所说的那么轻松,实际上,从实习到正式上岗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负重前行,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事。“扛下来就好了。”周洁说,“步入正轨后,过了那个心理接受期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在这样不断拼搏的前进中,周洁在业界取得的一次次进步都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

如今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的周洁,在尚且青涩懵懂的学生年代,是否有过遗憾有过后悔,是否会想重回校园去弥补呢?出人意料的是,周洁毫不犹豫地否认了,她万分笃定地说: “我尽力了,所以没有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读大学,我还是会像当年一样度过。”

谈起浙传当年给予谆谆教诲的老师和并肩共进的同学伙伴,周洁的眼中依然闪耀星光。那该是多么美好又充实的一段剪影年华。

浙传华诞 礼献祝愿

从浙传毕业以后,周洁进入媒体行业工作,此后一直坚持在媒体行业的第一线。在工作之时,周洁与同事们互相扶持、携手并进,在工作之余,周洁也与同事们也有趣事发生。其中最大的一件趣事,也最让人惊喜的一件趣事,当属意外发现彼此原来是师出同门的校友。

周洁笑着提起“校友认亲”的过程,她说道:“我们大家也是在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各自在朋友圈转发母校的消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浙传人。”在传媒领域工作就能遇到这么多校友,这也是得益于浙传是一所一直为传媒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的传媒名校,浙传的影响力也是一直随着校友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周洁也赞同这一点,她说道:“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就会发现,行业内很多有影响力的前辈都是浙传人。”前有前辈开拓引领前行,中有同辈各自努力进步,后有后辈渴望施展才华,而谈到自己时,周洁依然保持着一份自谦,她说:“我也是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拿出好的作品,起码不给浙传丢脸!”

昔日懵懂的少女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光明灿烂的未来。在周洁的身后,始终有浙传期待的温柔目光,始终有浙传默默守望的身影,而她也衷心地希望母校蒸蒸日上,桃李满天下。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