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90后斫琴师:想做巨人的肩膀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09-14      


【古琴行业,需要有这样一个巨人,让后人站在他的肩膀上看风景。】


撞击灵魂的声音

“听到古琴的那一刹那,我有一种灵魂被击中的感觉,我就告诉自己,我要学古琴。”卢云开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黑色的棉麻套装和一双黑布鞋,靠在椅子上,用手比了一个撞击的动作,眼睛里闪着光芒。他今年27岁,是湖州德清的一名斫琴师。

卢云开与古琴的渊源,还得从十多岁的时候说起。他受父亲的影响,喜爱看历史纪录片,里面多会出现古琴的音乐和背景,或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烙印吧,冷冷的琴音一声一声地叩击着灵魂,在少年卢云开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此后,他多处寻访古琴老师未果,也就渐渐放下了学琴的念头。

大学毕业后,卢云开在湖州剑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作。“那时候工作时比较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情,就在虚度光阴,我就开始想,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无趣的生活使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机缘巧合,他又一次听到了古琴的声音,于是下定决心研习古琴。

他在网上发帖询问,最终找到了谈少飞老师。提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卢云开印象深刻,“我和老师约的那一天,恰巧是他的生日,我带了礼物上门。当时老师再三劝我多考虑几天,那时候半途而废的学生太多了,老师说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想玩一玩,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用考虑了,我一定要学!’,老师就收下了我。”


天生的斫琴师

弹琴的人,总是梦想着能有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古琴。2014年,卢云开开始制作第一张琴。刚开始经验不足,一张琴断断续续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卢云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讨厌“感觉”,“差不多”,“大概”这些词汇,他对自己的制作的琴有着严苛的要求。迄今为止,他都没有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琴。“其实这些琴刚做好时,我都是满意的,但每一次制琴,我都会对琴有更深刻的理解,上一张琴的缺点立马就会被发现。”他不断地推倒之前的“完美”理论,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升、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的重心由弹琴逐渐转移到了制琴,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斫琴师。

提到与其他斫琴师不同之处,他说他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弹琴讲究感觉,过分关注技巧则缺乏灵魂,但是制琴不同。大多数斫琴师评判一张琴的好坏,凭的是“感觉”,感觉对了就是好琴。“感觉这种东西,只可意会,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我需要的恰恰就是寻找到可以被掌握控制的一部分。”他一边说着,一边抚动琴弦,“我会用量化的指标去监测它们,在感觉上减少个人的主观因素,例如音质方面的均匀度可以翻译成散音、按音、泛音的各个徽位发出声音的分贝、声压指数相同。”于是,他自制了许多斫琴工具:频谱分析、振动采集器、振动分析系统、模块化琴绷、槽腹卡尺、可调节气动合琴器、自动恒温湿房、上弦助力器等来帮助自己进行制琴。

“其实他是一个天生的斫琴者。”卢云开的妻子这样评价他。她是苏州古琴丝弦工艺的传承人,两人因弹琴而结缘。她穿了一件粉色斜襟棉质上衣和蓝紫色的裙子,头发披在肩上,性格有些内向,可谈起自己的丈夫,却隐隐透着自豪。她说,制琴的工序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坯、制坯、出型、修面、掏槽腹、做底板、合琴、裹布、挂灰、上面漆等十几个步骤。而挂灰上面用的漆是生漆,每一万人里大概只有一个人不会过敏,“而他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卢云开的家也是他工作的地方。在不小心“误伤”师兄之后,漆房就被卢云开安排在三楼的一个隔间里,平日里漆具都被小心地收纳起来。

他的工作室坐落在后院,空间并不大,正对着门的架子上挂着十几张木材,后面的墙上隐着各式制琴工具。左右两侧各有一张桌子,右边主要是挖槽腹的地方,左边则是后期完善的区域,中间留了一条仅供一人通过的小道。屋子里没装空调,房门口摆着一把一人高的排风扇,院子里则是一些大型的制琴器具。

二楼是两人的新房和客厅,客厅进门的书架前架着着的一张名为“暗香”的琴,是卢云开为喜欢弹梅花三弄的老师特地制作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三张琴,几上摆着茶具,两人平时会在这里焚香、奏琴、品茗。


做巨人的肩膀

斫琴的技艺如今仍靠师徒传承延续,徒弟继承师父的审美理念和制作技艺。除了师承之外,卢云开还喜欢和琴友探讨切磋,激发灵感。当我们问起有无收徒时,他咧开嘴笑了,露出几颗牙齿,“本来有一个的,打电话到我的公司,通过很多人要到了我的电话号码,他很认同我的理念,我也同意教他做琴,但是在我家呆了几个小时就跑了——被猫吓跑了。”之后便再没有收徒了。

我国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大环境上是趋于保守的,同行之间会互相交流时多会保留核心内容,分享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常规化的东西。但就是这些常规化的东西,也不是随处可以获取的。卢云开现在正在尝试做一个古琴的数据库,包括古琴的历史,流派渊源,琴曲的流转变化,琴谱指法的收集以及斫琴流程与心得,相当于一本古琴的百科全书。

他说,身边练琴的人包括他自己,都会遇到一些指法方面的问题,会陷入无处询问,网络搜索也没有答案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放弃。“其实只要再坚持那么一下下,或许就是一天两天,只要挺过去了就好了,但是超过八成的人都放弃了!”说到“一下下”时,他将食指和大拇指合拢,在空气里用力地点了几下,语气明显加重。

于是,他想将所有的古籍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做一个检索库:“希望帮助那些对古琴感兴趣的人,让他们不至于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得不到解决,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兴趣”。

同样的,他打算公开自己斫琴方面的全部所学,希望新人们少走弯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而师父留的那一手,徒弟就需要去重走师父的路,他没有办法踩在师父的肩膀上面探索更高的境界,整个行业都会原地踏步。所以我想将这些全部分享出去,让新人在我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制作数据库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他的好友们也加入了这项工程当中,目前已经有了大致框架,只待具体的内容填充。

此外,卢云开正在研究新材的陈化工艺,将一些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木材无限接近于理想状态。老材殆尽,就需要新材的支撑。斫琴的技艺也需要在不断涌入的新鲜的血液中继承和发展。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