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人物专访 > 新闻详情
专访2016届英汉双播优秀毕业生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6-04-25      

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浙江传媒学院收获颇丰。有一位其实不那么寻常。他叫杨博,是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12级英汉双播的学生,而他就读的研究生方向却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欧洲政治方向。这不禁让笔者有些诧异。

“喂,是杨博学长吗?我是国传的记者,可以对你进行一个采访吗?”

“当然可以,现在就可以。”几百公里外的电话那头,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倒是让头一次做电话采访的笔者放松了许多。

初进浙传的杨博与所有学习播音的学生一样,希望西装笔挺,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同时,他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全国各地的人都在这里相遇,你会明显感觉到南北方的差异,我觉得去体会这之间的不同很有意思。”生长在山西太原的他在杭之初仍显不适与青涩,怀揣传媒梦一步一步走着。

大二时,杨博开始有了考研的设想,而与身边的同学类似,他所选择的方向仍然是播音、新闻等传媒方向。“刚开始准备考播音,但是不知怎么的,想着想着就想要不要试试国际政治吧。”于是,大三之初,杨博确定学习国际政治方向,并开始了辛苦的准备。由于周围的同学并没有先例可供学习参考,他,一枝独秀。其实,杨博并非与国际政治专业毫无关系:“我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爱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男生,特别喜欢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经常看军事历史书籍和纪录片。”讲到这里,杨博认为,研究生阶段还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学习,不然很难做出成绩。很普通的爱好却给了他成功的方向,深厚的军事历史知识积淀,让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考研之前,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献给了图书馆。

“考研与高考确实不一样,考研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杨博调侃道,“高考时周围的人都在学习,你不学习很奇怪,而考研时周围的人都在玩,你学习也很奇怪。”也许就是一股不服气的劲头,让他毅然“奇怪”到底。最后,社科院录取了这位“奇怪”的学生。

“英语国家概况、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这几门课对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当杨博谈到浙传所给予他的优势时,他坦言自己对这几门课程仍饶有兴趣,这些有利的课程给了他很好的学习资源,来让他自己总结学习要点。问及英汉双播专业对考研的帮助,杨博很自信地答道:“浙传的学生最不惧的就是面试了吧,这个专业让我在面试的时候很自如,不是特别紧张。”杨博的自信与阳光,就是他成功的助推剂。“当然少不了老师的帮助。”杨博特别强调了吴潮老师给他的帮助,对吴潮老师表达了谢意。

被如此“高精尖”的社科院录取,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一定不用发愁工作了。然而杨博坚持自己的“奇怪”风格,“未来的路现在我也没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就我的专业来说,还是希望继续学习考博士,继续研究我的爱好,或者选择出国去研究我的项目,可能对我更有帮助。”谈吐之间,笔者看到了一个从青涩蜕变成熟的杨博,有远见的计划,踏实的努力,这是他成功的条件。

面对这样的大神,当然要趁机“讨教”几招。杨博说:“国传学院其实一直是在进步的,可供选择的对外交流学校也越来越多了,最好多出去交流学习,开阔眼界。”他提到有一次不情愿地被拉去做一个国外大学的宣讲,但事后自己却收获很多。他还兴致勃勃的问笔者是不是宣传部的记者,“当时我也是宣传部的,负责广告部分。”面对这么多部门的改革,杨博也自嘲道:“我真的老了,为什么当初不晚几年上学呢。”高压的学习与研究没有让他成为“学术呆子”,反而更加开朗风趣。笔者也被他的幽默深深感染。

目前,杨博在自己的家乡山西太原,作为一名记者实习于山西电视台,不过谁又能想到,这个穿梭于新闻传媒领域的阳光大男孩,是一个研究欧洲政治,热衷于历史军事的学术大咖呢?杨博的经历我们可能无法复制,但是他所给予我们的经验却是可以吸收的。有时候“奇怪”未必是坏事,让我们期待杨博有更好的发展吧。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