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一部国家相册打开百年历史
—“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背后的故事”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0-24      

10月23日下午一点半,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由设计艺术学院主办,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承办的校庆四十周年系列讲座之“《国家相册》背后的故事”主题讲座正式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陈小波为新华社领衔编辑,“新华典藏”执行主编,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及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导师,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2018-10-24 13:10:42.008000

围绕着历史传承这一主题,陈小波从教育、责任、爱国、保护生态、保护历史等多个方面将微纪录片《国家相册》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讲座伊始,陈小波给大家讲述了她对于图片编辑的看法和建议。习近平在新华社发表讲话时提出了一系列当今媒体工作者将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小波指出,在全媒体时代的巨大浪潮下,图片编辑所受到的文化冲击十分巨大,当今的传播媒体应用事实和感情说话,为国家历史重要事件做好记录工作。

2018-10-24 13:11:10.782000

接着,陈小波通过介绍《国家相册》,带领大家回到历史深处,让历史说话,阐述人物历史,展现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境遇下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她首先播放了短片“高考四十年”和“少年大学生”,视频里有百味人生,视频外的她也讲述了自己的高考经历。短片“山就在那里”记录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三位光辉的登顶英雄背后,还站着神秘的第四个人,是他们的团结让这次活动取得了成功。“草原爱无情”“千年莫高窟”“黄河大合唱”“啊,可可西里”……她通过一个又一个视频、一张又一张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的一段段历史,并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合格的媒体人要牢记爱国和担当,不忘保护环境,带着感动去记录历史、保留历史、讲述历史。“任何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有非常短暂的时间回到历史当中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陈小波总结道。

除此之外,陈小波还介绍了《国家相册》的选择标准和主题来源。选择标准即照片的时代性、诗性和情感性,要有历史的痕迹、诗意化的表达和伟大而震撼的情感力量。至于《国家相册》主题从何而来,陈小波说:“从照片中来。”

2018-10-24 13:11:28.600000

《国家相册》的最后一集将中国相册档案馆的真实面貌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个浓缩了百年国史的地方,是选题的来源,是影像记录的保存地,是一代又一代新华社人的心血。新华社摄影记者会第一时间在现场拍摄最真实的历史影像,记录中国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到站起来、富起来乃至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留存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真相。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18级摄影二班的张钰菁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国家历史上有很多瞬间是不能被提及的,这些照片我们该怎样处理?”“很多照片只是现在不能出来说话,而总有一天我们国家将走向智慧的明天,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些照片也会出来说话。”陈小波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随后,16电子信息学院电科二班的于萌萌同学问道:“杨绛先生、余光中先生等等文人在历史长河中越走越远,《国家相册》是否有机会记录和收藏这些文人?”陈小波答道:“法国有一句谚语,一个老人家的倒下,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的倒下,我们确实需要致敬该致敬的人。”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