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新闻详情
浙江教育报:一台音乐剧 三堂思政课 浙传发挥专业优势弘扬红船精神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12      

原文地址:http://www.zjjyb.cn/html/2021-04/12/content_31553.htm

一台音乐剧 三堂思政课

浙传发挥专业优势弘扬红船精神

音乐剧《红船往事》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 邵焕荣 摄)

□本报记者 刘丹丹 实习记者 覃文茜

“我饰演的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真实存在于那段历史的人物,他们的身影,是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猎猎风旗。”回忆起排练《红船往事》的那段时光,浙江传媒学院2017级音乐剧班学生杨潇至今仍神情激动。

2018年11月28日,由浙江传媒学院与嘉兴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红船往事》在嘉兴大剧院隆重上演。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很多学生观众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红船往事》展现了一群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先驱如何在困境中完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开天辟地壮举,继而深刻阐释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剧本、音乐、表演、舞美、服装化妆等方面,倾力创作创新,集中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亲自挂帅,担任《红船往事》的项目负责人和出品人。

舞台+思政,一堂移动的思政课

作为“舞台+思政”举措的体现,《红船往事》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剧形式来展现重大革命历史片段,既显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了艺术的包容性。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月峰认为:“要上好思政课,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如何用音乐剧的形式呈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个二级学院可以做到吗?”“如何让观众想看,特别是让年轻人爱看?”这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原创音乐剧《红船往事》制作人、音乐学院副院长吴红非教授的心头。在时间紧、资源缺、任务重的情况下,排练一部主题宏大的音乐剧绝非易事。“我们完全是从零做起,向专业团队、专业名师请教经验,通过有机整合资源,组建起创作团队,一步步地实现。”吴红非说。

这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包括我在内的好多演员都觉得到达了《红船往事》的精神家园,回家了还想着舞台上的表演,非常投入和激动。”音乐学院教师李立平在《红船往事》中饰演毛润之,为了进入角色,短短6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减轻了近30斤。

这种有唱有演、有故事有诉说的音乐剧让观众们耳目一新,“以前总觉得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离我有点远,看完《红船往事》,我感觉自己在跟毛润之和杨开慧对话,这种震撼力是课本上感受不到的”。媒体工程学院学生李冉认为,《红船往事》就是一堂有意义的思政课。

“《红船往事》这部剧就是很生动的党史教育,既有叙事性,又有可看性。思政要素顺其自然地融入音乐剧中,学生在看剧的同时也学习了党史,感受到红船精神。”赵月峰将《红船往事》比喻成一堂移动的思政课。

此外,为推广“舞台+思政”模式,学校还精心打造了“时代金话筒”“乐动的党旗”“移动三脚架”“艺稻”等品牌活动,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利用专业优势将思政课做得好看、耐看。

排练+学习,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

“在排演过程中,有很多学生申请加入党组织,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赵月峰说。据统计,《红船往事》剧组自成立后,先后发展学生党员12名。

据了解,《红船往事》中有50多名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剧、舞蹈、音乐表演等专业的师生,10多名师生承担舞台幕后工作,学生平均年龄仅20岁。“由于大部分师生都没有完整舞台剧演出的经验,在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时,要完成大量的演唱和表演,为了这部原创剧的成功上演,他们付出了远超于旁人的努力。”吴红非说。

“每天只有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身上磕青都是正常事。”李立平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对于师生而言,排练还不能影响教学和上课,因此只能利用晚上、双休日及节假日的时间。

排练也是学习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参演过程中都对红船精神有了全新的理解。“红船所代表的,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丰碑。”“红船精神其实就在我们剧组,在每一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身上……”学生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

“对我来说,参演《红船往事》也是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我置身角色之中,感受杨开慧的伟大和平凡,不仅需要演唱和表演,更要融入那个时代中去感受,这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大启发。”陈琳在《红船往事》中扮演杨开慧这一角色,虽然已经数不清自己演过多少场,但她每一场的激动与投入未曾减少一分。

“通过导演《红船往事》,感受革命先辈的担当,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一次次撼动着我们的灵魂。”该剧导演陈物华说道。

“目前学院将《红船往事》纳入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剧促教’的‘反哺式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探索艺术表演类专业教学新模式,在推进剧目逐届传承与提高的同时,探索把德艺双修体现在教学特色场景中的新路子,推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步伐,推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我国音乐剧专业的原创性和本土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吴红非说。

浸润+延伸,一堂永不结束的思政课

自首演以来,《红船往事》已先后在省内外高校、省委党校、剧院等地完成了30场巡演。通过巡演,浙江传媒学院一次次将红色种子播撒出去,让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了解、认同、坚信和践行红船精神,使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红船往事》再次“起航”,成功入选了“2021年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在完成复排后,将继续在各地巡演,进一步践行、传播红船精神。

早在寒假期间,学校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寒假作业”:以《红船往事》为载体,回家乡宣传红船精神,向基层党员及群众讲党史。

“大学期间,我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演了《红船往事》。”张金宝是2017级音乐剧班学生,寒假中他在家乡社区里讲述了参演《红船往事》的感受。

目前,《红船往事》主创团队的学生们已经到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山东、安徽等多地进行宣讲,共计34次,广受好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艺术+’等形式,让思政课百花齐放、春风化雨,使广大师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党史激发奋进之力,以党史培育卓越之才,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杨立平说。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