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深情与永存
——读《傅雷家书》有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16      


很久前听过一句话,“我对你抱有十分的感激,你就像我生命中的灯塔,点亮了我的余生,即使日后你不再发挥余热,我依然会想你。”

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亦父亦友,亦师亦友,微妙的关系或许只有经历过数十年的磨砺才会成形,而这其中经历的无法言说的苦衷,怕是一生也无法言清。

幼时曾粗鄙地猎奇过这本书,当时还未认为有什么肺腑之处,直至今日细读过后才觉伟大,傅雷夫妇呕心沥血造就两位成功人士,尤其是其长子傅聪更是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在夫妇二人与傅聪书信往来之间能毫无保留地看到普通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以及在受迫害压迫的社会环境下仁人志士所应具有的所作所为。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结在一起。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这是母亲于七月二十九日递出的书信,短短数十字海纳了夫妇隐晦而又直接的思念之情,想到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经历痛苦绝望挣扎后的释怀,是铭记于心却又放任海阔天空的隐忍,时间证明了。

傅雷

傅雷夫妇同于常人,却又很大程度的不同于常人。寻常在于会有再平凡不过的亲情羁绊,这是作为普通人必然存在的感性认知,不寻常在于羁绊下而延伸出的理性思考,诸如男女之情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练琴技巧方面,手放松后,技巧的保持仍需常常慢练;待人规矩方面,比如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精益求精的人总是会获得大大小小的收获与感动,赞美和缺陷同时存在,关键要靠自我度量与改变,傅聪间接知会了傅雷夫妇待人处事之道,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真正的传承,一种对家风的自我表达与高度弘扬。当一个家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其捆绑在一起时,无论距离多远,那种与生俱来的潜移默化的默契感便会常伴左右,给人以强大的精神支撑。

傅聪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这是一种怎样的世界观?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是多么黑暗与痛彻心扉,时刻保有内心的安宁与畅然才是应该具有的精神支撑,当十年文革猛烈撞击着每一个无辜的人的心灵时,当年华不再原谅人们犯下的种种过错时,当每个似有非有的冤案被一一审决时,傅雷没有变成其中任何一个人。正如对其子之言,“极高的修养,才能有真正的解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正气,不比被冤入狱的人惨烈,却比惺惺作态的人大气,这种世界观的弘扬是潜移默化的,想必傅聪早就通过父亲的一言一行看出这些处世之道并将其延续下去,成为一缕熊熊燃烧的家魂。

《傅雷家书》承载了所有人世间包含的情感,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相互触碰达到了人性的制高点,从这一方面来讲,人们将不会理所当然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傅雷一家,而是以一个普通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看这一对父子变成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