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哈姆雷特之经典
——读《哈姆雷特》有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0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内在的丰富性。人物性格的设定、故事情节的发展、起承转合的安排、文字表达的直接、哲理上的开放性等,共同铸就了这一部伟大的作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文字表达是那样极具魅力。双关、讽刺、比喻、隐喻,大量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让每一个读过《哈姆雷特》的人,细细回味。

和以往的许多剧不同,在这部剧当中,没有运用大量的咏叹调诗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它和曹禺的《原野》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在语言方面带给我的感觉很相似。尤其是哈姆雷特与王后单独对峙那一幕,在语言的推动之下,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两个人物内心的矛盾充分的用语言展现出来。不仅推动者情节的发展,同时丰富人物的性格。比如王后说“哈姆雷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你父亲啦”,哈姆雷特回“母亲,你已经大大得罪我父亲啦”、王后说“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哈姆雷特回“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问我。”等等,有些幽默、诙谐话语在书中起到一种活跃氛围的作用,给读者带来一种喜剧的感觉。虽然《哈姆雷特》被划分为悲剧,但是莎士比亚在其间穿插了不少有趣的语言文字,这与许多传统的戏剧家格格不入,却使得读者记忆犹新。这样的手法是必要的,如果全篇文章都在描写血淋淋的悲惨,有时戏剧效果并不能完全的展现。反而在叙事的过场中,加入喜剧的成分,使得全文更加流畅,人物也更加立体、真实,更具有表现力。其中很多文字,也极具讽刺的意味。如“我没忘记你,你是往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莎士比亚总是善于通过不起眼的一句话,就将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的彰显。读者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哀愁。那种纠结也让读者的心一同悲伤。

不仅如此,在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很多看似不管的语言文字。比如在《哈姆雷特》中,盗墓者的对白。再比如《第十二夜》当中圆滑的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的教父。在这些配角的台词中,莎士比亚把许多人生哲理展示出来。在本书中,两个盗墓的人的言行,正是应证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一哲理。这正是文章升华的绝笔,遗留思考、让人联想、给人启迪。

9F97E

而在人物性格上,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如今已经成为了“性格悲剧”的代名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利维尔曾评论哈姆雷特“一个优柔寡断者的人生悲剧。”哈姆雷特性格敏感,容易忧郁,他不能容忍自己父亲被人陷害的事实,可是又不能越过他自己内心的道德要求。如,克劳狄斯在祷告时,他放弃了刺杀,他不能刺杀一个在祷告中的人。然而善良的心和险恶的生存环境两者是不能融合的,对于哈姆雷特是一个莫大的煎熬。在阅读过程中,我总在思考:直接刺死就好了啊,又是放弃刺杀的机会导致杀错了人,又是被放逐、又是逼疯,最后逼死了自己的爱人、杀死了无辜的哥哥、毒死了母亲,最后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才杀了仇人。绕了这么一大圈,死了这么多王侯将相,才完成了复仇。而这一切本就可以避免。正是这样的感受,让我明白哈姆雷特的悲剧,源于他身上的性格。他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装疯、对自己的爱人冷嘲热讽、设计一出戏,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掩饰他内心犹豫的想法。而直到他看到挪威的士兵不畏惧牺牲,只为了尊严,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决定回国报仇,直到这时,哈姆雷特才明确了他自己一定要复仇的决心。当我读到这里,我深刻的感受到,这一悲剧,不具有偶然性。哈姆雷特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悲剧”,他总是在思考,思想如何解决,但是不断地变化总是打乱他自己,他还没有想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新的问题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他的忧郁、纠结的性格最终幻化成刺向他的毒箭。有时,我又在想,哈姆雷特的复仇,是否真的算是成功呢?他对生命的叩问最终解决了吗?我的理解是,他是失败的。结尾,是一场血淋淋的结尾,所有的巧合也好、安排也罢,都是以悲剧结束,哈姆雷特最后,也没有思考出他内心存留的追问。

《哈姆雷特》之所以可以成为不朽的经典,不单单是依靠以上的两点,更是在于书中所遗留下来的叩问。在《哈姆雷特的问题》一书中,我看到了很多从《哈姆雷特》一书中所延展出来的思考,“父债子偿”、“恋父情结”、“生与死”、“人类中心主义”、“认识何物”、“自杀”等等一系列的思考。而正是越来越多的思考,越来越多的理解在不断地更新,《哈姆雷特》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精华,更加丰厚,使得这本书中的任务更加立体,更吸引人。那句经典的“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始终停留在每位读者的脑海中。而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他所带来的启示又是不同。这就是经典存在的原因,是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原因。

一本书留给我们这样丰厚的价值财富,不仅在于书中有什么,也包括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在这过程中,学会了反复思考,学会寻找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这正是经典所带给我们的。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