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书评:思想精灵的舞蹈:儿童故事的哲理叙事
来源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发布时间:2014-05-14      

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1989年,三联版),是经钱钟书先生推荐译成中文出版的。这本小书描述了儿童思想趣味故事。是啊,谁能说蒂姆(约6岁)在舔锅子时的发问“我现在不知道是否在做梦”是一个幼稚的问题呢,我们知道大哲学家笛卡儿也曾拿它当作“我思故我在”的思考门径。谁能说乔丹(5岁)的发问“我怎么知道第二天醒来时,短针只是走了一圈而不是二圈?”是个荒唐问题呢,这个问题恰恰表达了个别现象的习惯性重复得到产生“真理”的“休谟归纳问题”吗?确实,儿童用他(她)没有污染的眼睛,发现智慧的世界。

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无疑对儿童思维拥有良好的感觉,他把儿童故事的思想意趣表达出来了。

书中选了弗兰克·塔什林的故事《大熊,不对了》。大熊在森林洞穴中冬眠,过了冬天,洞穴的顶部搭起了一座大工厂。当春天的阳光来到洞穴时,熊醒了,世界变了。熊就想这是不是做梦?谁能帮它确认它的存在?这个故事以寓言形式触及到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如何区分梦与醒、真与假。当环境根本变化后,那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那个生命还是它本身吧?想想,一个独特文化色彩的民族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及其文化形态被破坏后,她还是这个独一无二的民族吗?身份危机是这个童话故事的思想密码。

阿诺尔·阿佩尔的故事《青蛙和癞蛤蟆在一起》,则使“意志力”这个概念“活”了。青蛙与癞蛤蟆在吃癞蛤蟆烘制的小甜饼,他们正在决定是否吃掉最后一块。青蛙说不再去吃香甜的小甜饼是需要意志力的,癞蛤蟆赶紧问:“什么是意志力?”青蛙回答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想做的事。”当癞蛤蟆宣布不再吃却又很想打开它时,其实就给了自己一种诱惑。如何避免这个诱惑呢,青蛙说要放到高处,癞蛤蟆说可以爬梯子上去那啊。故事的最后,青蛙把小甜饼放到屋外让小鸟分享了。这里,“意志力”这个概念以如何抵抗诱惑的决心而鲜活起来。癞蛤蟆说到小甜饼一个都没有时,青蛙的回答是:“不过,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意志力。”确实,这只轻松幽默的童话把“意志力”、“欲望”等在专业哲学里需要大量笔墨去解释的抽象话语在一个童话故事里鲜明地营造出概念所表达的意境。

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毫无例外地是很有意思的思想作品,受到儿童和成人的喜爱。《哲学与幼童》注意到了儿童文学故事(包括童话等形式)营造着思想智慧的原生态特性。

伟大的哲学著作内在地具有思想召唤力,它们向感悟思想的对话者开启,也启示了原生态之思。海德格尔曾经以现象学方式描述道,我们并没有先感觉到纯粹声音而后再加工确认为鸡叫、鸟鸣的,相反我们先是与会叫的鸡、能鸣的鸟共生存于天地间,然后才分离出纯粹的声音感觉。若要听到纯粹的声音(如音乐)恰恰需要复杂、艰苦的训练。作为学科的心理学是从感知开始,但从思想发生看,恰恰是先已从生活中理解了感知觉之物才在认识中可能分离出感知觉。海德格尔常常就“壶”、“鞋”、“锤子”的现象学描述显现了原生态的生活世界,而儿童文学中的故事以儿童纯洁的目光和好奇的心态,构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思想发生形态。当孩子说“雪融化了成为春天”而教师说“错了,应当是水”时,我们确实倒要问问在人文世界中,面对此类问题究竟需成人教育儿童,还是儿童教育成人。儿童思想正是体现在故事叙述中思维的直觉式把握和创造性联想的发生优势。儿童常常用是这样理解世界:下雨,那是天空在哭;车灯,那是汽车的眼睛;流水,那是小溪的笑声。隐喻式的故事透出的意境常常是理性所无法企及的,“你从哪里来?在生命之前有什么?”这直指人心的儿童发问触发了成年人麻木的神经。

儿童思考的良好直觉充分展示了儿童纯洁、好奇的心灵世界游戏式思维活动。相反,功利主义眼光对事物兴趣仅仅局限于实用目的,容易失去灵动的心智。在一个效率优先的极端功利世界,在一切必须通过效果来检验的社会里,如果“优美”、“优雅”、“优秀”不产生效用而成了无益之物。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空余时间”,更缺少优雅灵动的思想生活状态。“有效”地快速弹奏一首华尔兹舞曲,却失掉此曲的精华;“有效”地快速阅读马克·吐温的小说,却失去了小说幽默智慧的特色。

思想精灵在儿童故事中自由飞翔,让我们感受灵动的思想,培养良好的意趣。

文章作者:戴月华 编辑者:李莹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