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暑期特稿·书影一夏】新旧文化交替下的多余人——评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书评)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4-07-21      

该小说讲述了一则贵族与村姑的爱情悲剧。我们的主人公叶普盖尼-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位俄罗斯富二代+官二代。他自彼得堡来到乡下,在这里遇到了好友连斯基和女主人公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做出了当时俄罗斯女性几乎不敢做出的事:向奥涅金写了一封十分露骨的情书。虽然我们的奥涅金表示“达吉雅娜是个好姑娘”却拒绝了她。而对于达吉雅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利嘉,虽然奥涅金表示她“没有达吉雅娜好”却在晚会上同她跳了一晚上舞,以至于可怜的连斯基气的提出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击毙了好友连斯基。懊悔的奥涅金从此远走他乡,四处游历,终于认识到自己过去奢靡生活的错误。而当他再次见到达吉雅娜时,她已经是一位贵妇人了。

本文最大的矛盾在于:奥涅金为何拒绝达吉雅娜?这不仅是一则爱情悲剧,更是一则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悲剧。男孩喜欢一个女孩却拒绝了她,这不是有病么?奥涅金的确有病,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抑郁症。俄罗斯文学中有一个术语:“多余人”专指19世纪初期的一类知识分子。而我们的奥涅金正是这一设定的鼻祖。这位接受过贵族教育,正处在中二时期的青年,却又偏偏读了很多西方文学和社会学作品。这些作品令他对自幼养尊处优的生活产生怀疑,却没有毅力和能力脱离这种生活。这样的矛盾使他成为了身份属于上层社会,心却在下层平民的启蒙知识分子。但毅力和能力的缺乏却使他们不能像十二月党人那样与现实对抗。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去改变这一切的矛盾使他们逐渐成为了痛苦、焦灼、迷茫的“多余”的人。而奥涅金认为,他这样的人没有资格享受爱情,因为那样只会使爱人痛苦。

“多余人”是文化转型中出现的一类人,例如西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俄罗斯文学中赫尔岑笔下的别里托夫、莱蒙托夫笔下的别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笔下的涓生、巴金笔下的觉新、柔石笔下的肖涧秋、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曹禺笔下的周萍等等。而从大一也是一种文化转型。有的同学能快速转好,生活充实阳光;但也有些同学转不好就成为生活虚空的“多余人”。

大学中的“多余人”无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人,由于高中时可读的书少,一些同学开始接触哲学和宗教等形而上的东西,但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从此变得出世,早早的便“看破红尘”“六根清净”“遁入空门”;第二种人,发现大学远没有自己想像中的美好,对一切都不满意,开始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睡得天昏地暗。逐渐也就变成了消极于世的“多余人”;第三种人,由于高中目标明确,缺乏自由,大家都向着明确的目标前进。而大学却突然没有自由了,也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很多同学无法支配这种自由,突然就迷茫了。正如奥涅金在日记中所写“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产生多余感了”。

多余并不可怕,有时多余可以使人静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可怕的是一辈子多余。那如何走出多余呢?奥涅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出去走走,到处旅行。笔者再次建议大家利用假期丰富的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参加社会实践,相信大家眼界和心境一定会有新的高度吧。

文章作者:先锋通讯社桐乡分社记者 刘立豪 编辑者:谢薇娜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