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朱颜辞镜花辞树
【书评】评朱天心《击壤歌》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4-11-26      

对于朱氏三姐妹,最初是因喜欢侯孝贤的电影,故而衍伸开来,接触了一些朱天文的文学剧本及小说作品,而后读到了她的妹妹朱天心的文字,深感其中有另外一种不同于朱天文的诡谲和灵动,且更让我为之着迷。

“击壤歌”原是一首远古人民歌颂美好生活的赞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整首颂歌不过寥寥几句,却能从这只言片语中窥见出其气势之宏大,又可捕捉出些许醇美的自然风貌。而在人们的惯有印象里,朱天心出身文学世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海外学者王德威也曾高度评价过这位才女:“由于家学渊源,十来岁的朱天心已颇有大将之风,再加上老牌才子胡兰成的点拨,下笔行文在在令人惊艳。”而朱天心的这本书选用了一个这般磅礴大气的名字,未读时便心生胆怯,害怕这其中的文字大概是艰涩深奥、难以咀嚼的吧。而当我用几个落满秋阳的午后读完这本薄薄的小书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少女时代的记忆的精彩回忆录,其中弥漫开来的率性、浪漫和活泼,宛若烟霞满天,没有丝毫的故作深沉,有的都是熟悉而温暖的气息,是直入心扉的亲和。

这本写于朱天心十七岁时候的作品,发表于1977年,近四十年匆匆光阴流逝而过,时光迅疾得让人猝不及防,而时隔这么些年,再读这本书,虽恍若隔世,虽世事变迁,但随着朱天心千转百回、迂回婉转的文字,那些“求学时代的闲情与旧梦”又都重新回来了,就在我能看得到的地方,像初发生时一样闪动着,再熟悉不过。青春何其短暂,生命何其匆忙,再绚烂的青春也都有飘飞远走的时候,而再缤纷的少年时代当被放置于我们长长的生命之中时,也不过是短短的一小截而已,到了末尾,剩下的也就只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记忆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天心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直不愿重读自己这本十七岁的成名之作,她说:“再次翻开《击壤歌》,自己一定会被它灼伤。”,时光总是这样,前尘往事都会渐渐变得如星星一样冷而远,疏淡零散,再回望时定是免不了一阵心伤的。钟晓阳在《哀歌》中写:“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忧喜参半,有更多的事情,分不清其哀乐。”,大概对于时光,我们大都怀着这样的心念吧,一晃几十载,几十轮春秋变换,什么都不能怪,怪什么都没有用,只有浅浅哀叹一句,生命太匆忙,真的,太匆忙。

我第一次读《击壤歌》是在高二的上个学期,那时我用每一个懒散的午后读完这些清丽的文字,有时是在大家都恹恹欲睡的历史课上,把书放在课本里面佯装认真听课的模样细细读下去,有时是在安安静静的晚自习上,还会警惕地回过头去看看有没有老师进来查班。我读着,那些和我如此贴近的年轻时候的风日,总是天朗气清,令人心旷神怡的。在字里行间,想象着,台北干净整洁的红砖路,落满阳光的校园长廊,电影院外郁郁的阳光,白云悠悠,蓝天碧海,青春的日子都是飘散着芬芳气息的。而那个时代的女高中生们,心思都很闲,阳光都很远,整个心胸间似乎都装得下整个偌大的天下,眼光所触之地几乎可以延伸至今后漫长的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年代的台湾女高中生们热衷于分析血型,这和现在的青少年关注于星座运势大概是一个道理吧。看到那些深藏于姑娘们心中隐秘的小小心思,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时候的秘密和心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少女情怀吧,就算时隔

几十年,都能嗅到空气里那种青涩的气息。那时爱一个人是多么慎重又多么小心翼翼的事情,在草稿纸的一角上算着两个人名字的笔画,然后轻声地问好朋友这样的笔画数是否搭配,能不能走到一起。

书中让我产生深深共鸣的是,少女时代的朱天心对数学的恐惧和痛恶,和高中时代的我是一模一样。那些在数学课上望着老师发呆,几乎是数着每一秒捱过的痛苦,每次面对着束手无措的数学考卷,在收卷时只能留下一大片空白的恐惧,我在朱天心的字里行间找到了相同的感触,几乎是如出一辙,而她所写下来的那些细密的感受,也都是那样传神。而对文化课业几乎不太上心的她,后来也能顺利考入台大,也实在是令人咋舌,只能感慨这大才女真是得到了上帝的特别宠爱,给了她太多令人艳羡不已的东西。但即使是我们看来顺风顺水的青春时光,也会同每个人一样,交杂太多愁绪,聪慧如朱天心,也会感叹道:“青春真是件累人的事!”。想到这里不免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苏轼早就写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句,而朱天心笔下那些偶尔流泻出来的愁,却也不会让人感到是强说愁的娇柔做作,这样的愁,更像是十七岁的女生多变的心情,转而变晴,马上就能够不药而愈,不留下一丝阴霾的痕迹,从而更显其真实与可爱。

朱天心坦言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原因非常简单,即:“我想用笔,记下当时的风日,当时的亲爱友人,当时的每一丝情牵,见证曾有那么一群人是这样活过的。”,八十年代台湾学生时代的生活,在朱天心的笔下,像一张岁月的底片,虽时光淡去,但依旧没有褪色。那些逃课溜去电影院的日子,那些并肩在林荫大道上骑脚踏车的欢声笑语,那些在上数学课时随手画下的一页涂鸦,都因有了那些活跃在青春记忆里的一个个人,而有了特别的意义。高中时代的朋友,因一起走过最烂漫的几年光景,又一起捱过高考前的煎熬,于我们而言,便多了几分特别的意义,也就格外珍惜。朱天心笔下的那一个个女孩子,虽有时与她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虽有时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不悦,但都是那样可爱,那样充满活力。多想知道,在步入中年后的她们,再围坐在一起翻开这本书,应该都忍不住那股盈泪之酸吧,但那泪水大概又因为彼此共同美好的回忆,而不会是苦涩的吧。

能将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写成文字总归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何况是如此美丽澄澈的文字,更能让人心生留恋。而生命之中能够有过这样一段不知天高地厚,做什么事只因心情,而不问代价和意义的岁月,到老的时候才会觉得没有虚掷光阴,才会因拥有那样一段闪亮的日子而心存感激。每次看书时,看到书签上朱天心那双亮晶晶、圆溜溜的大眼睛,还有那一头覆盖住耳朵的娃娃头,便觉得世上能有这般灵气十足又无比坦荡的女孩子,真是一件幸事。前段时间,我因好奇,故在网上查找朱天心近期的照片,翻到一张她低头阅读的照片,不知道摄于何时,图片上的她,看上去老了一些,少女的容颜确确实实是不在了,岁月铭刻在她松弛了的每一块皮肤里,印记在她眼角的每一条鱼尾纹里。但那头干净利落的齐耳短发依旧是十七岁时候的长度,似乎几十载光阴变迁,都没能改变它的长度,最让我惊心的是那双明眸,岁月没有让它蒙上一点灰尘,反而愈发清澈明亮了,望着那样诚实又真挚的眼睛,恍惚间想起一句话“你眼中有春与秋,胜过我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朱天心的那双眼眸里,既有着几十轮春秋交替轮回的景致,也有生命的繁华与苍凉,万千风景被那双眼睛定格住,它装下了太多,却仍旧如孩童般澄澈,该是多么难得。

朱天心在书中写:“我怕这富贵荣华原一梦,更怕仍爱此梦太分明。”,读一遍《击壤歌》,就像又做了一次青春时代的闲情旧梦,当从书中醒过来,再回望身边的一切,也会暗暗庆幸自己尚且还处在这样绚丽的岁月之中,便也会加倍珍惜这样的年年月月。王国维曾写过两句绝美的诗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朱颜已改,花木也留不住,但是,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能在时光的惊涛骇浪之中永葆最初的纯真和洁净,纵然时光纷飞,那颗澄澈的追梦赤子心不会改变,便是最美最好的。

文章作者:陈荔珏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