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书评】《眨眼之间》读后感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07      

《眨眼之间》的作者沃尔特•默奇是新好莱坞运动中最为知名的音响设计师和剪辑师之一,1977和1980年,他凭借为影片《英国病人》和《现代启示录》作出的创造性贡献两度获得奥斯卡奖,另外还三次被提名,最近一次是2004年凭借《冷山》一片。《眨眼之间》这一本书更像是作者将数年经验的总结向自己的学生娓娓道来,书中的举例十分丰富,看起来并不会觉得累,这种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得,所以这本书我还是非常推荐对该方面有兴趣的朋友抽出两三个小时来阅读这本书。

假设我现在需要剪辑一个常见的片段:主人公在众人前演讲,主人公有意看了看人群中自己的爱人,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类似的情节。最简单的情况下,两个镜头就可以交代完这个场景,一是以主人公为拍摄主体,二是以其爱人为拍摄主体。问题在于,这两个镜头的剪辑点该如何选择?通常,我们在选择剪辑点时,会一帧一帧地播放,避免人物有闭眼或其他奇怪的 行为,说白了就是尽可能让人物好看一点。另外,我们还会考虑其爱人的反应,以此为依据正反打。

关于剪辑的解释,沃尔特是这么解释的:想象一下你在一间房间里,面前有一盏台灯,远处是房门。请你先看一眼台灯,后看一眼房门,接着再看看台灯,然后视线回到房门。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在这过程中做了一个极为普通的行为,眨眼。这就是剪辑,眨眼点就是剪辑点。当我读到沃尔特这番言论时震惊了,自小到大,人为什么会眨眼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弱智会答错,因为眼球会干燥啊,其实不然。在眼睛看向不同的物体时,大脑会认为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此处需要Cut,眨眼。接着,我观察讲台上的老师片刻,不仅如此,当她转换话题或变更思路时也会眨眼。

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再回头看看那个常见的电影片段,两个镜头之间的剪辑点该如何选择呢?倘若这两名演员都100%融入了角色,那么他们必然也会在应该眨眼的时候眨眼。那么当主人公看向爱人时,那个眨眼点便是剪辑点,这样的剪辑是合理的,观众也会潜意识里认为主人公将看向另一个方向、另一个人。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