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最终凋落的史诗
——简析《花样年华》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30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著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

有时候我们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勇敢地去追,不管结果会如何。可在现实境遇的强大压力洪流之下,每个沉溺其中的人却忽的变了样。喜欢变成了一种说不出口的暧昧,爱情成了生活的奢侈品,两个寂寞又无助的人贴在一起相互取暖,把爱情变成了最不想变成的样子。

音乐就像一种悠扬缓慢的情调,让人深陷其中。Yumeji’s Theme随着周慕云和苏丽珍的邂逅反复出现,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当苏丽珍穿着旗袍,人间尤物般扭动着腰肢与一身西装的周慕云相遇时,导演刻意的升格镜头与暖色调渲染了整体环境,两个不想回家的人,各自不安揣测以前和未来,于是交集就这么产生了。影片运用较多的正反打来铺陈叙事,有趣的一幕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周太太与陈先生的正面镜头,仅以背影入画,在神秘感的加成下多了一丝冷漠,少了分热情。而最有力度带动影片情绪节奏的是画外音的独特运用,影片中似诉说似自嘲的莎士比亚经典对白似的人物对白将整部影片基调拉长,打破了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影片表现力立竿见影,三言两语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意味深长。“以为一个人做的好就够了。但是当两个人在一起,只有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当长镜头对准苏丽珍,冷色调和阴影作用下的她徐徐述出这句话,随即周慕云入画,两个被背叛的人相互取暖,相互安慰,恍惚间又回到了最初拥挤逼仄的走廊,搬家的人们,和永远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的孤单的陌生人。

这部影片中最莫测的人物形象是周慕云。从电影直观叙事本身来看,周慕云从头至尾只是一个妻子出轨而自身不敢逾越道德底线的普通人,但仔细斟酌过后却细思极恐。仿佛是特意设定的一样,导演给周慕云增添了数量不小的俯拍镜头和特写,最直接的一幕是当苏丽珍得知周慕云要去新加坡,趴在周慕云身上痛哭时,周慕云的中近景和特写突然清晰,那是一张面无表情的冷漠的脸,周遭的冷色调和暗淡昏黄的合理光源与周慕云的冷漠相互映衬,仿佛前几秒温柔诉说情话的那个人不是他。可苏丽珍是纯洁的,她永远不知道正在相拥的背后之人是否与她一样难过得歇斯底里,这时影片的前景运用铁门道具禁锢住相拥二人,音乐再次响起,小全景的景别显得人物异常渺小,那些想努力冲破的观念和寻找幸福的勇气在那一刻化为眼泪释放出来。影片结尾处周慕云在吴哥窟树洞处掩口而语,其对友人曾说过,很多人有了秘密而不想让别人知道时,就会到山上挖一个树洞,然后把秘密说进去。那周慕云诉说的到底是未忘却的情事还是背叛利用后的忏悔?这时导演以一个自然光的处理方式和长达十五秒的人物俯拍大特写自然而然,毫无掩饰地表现周慕云的心理波动,长镜头的处理更能深入发掘周慕云内心的情感挣扎。可能影片自始至终都只是苏丽珍一个人被蒙在鼓里,可是爱情的事谁也说不清。

影片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疏离,是对立与妥协之间的矛盾挣扎,是六十年代香港急速发展下的人们孤独与绝望,和对未来发展走向的迷茫。在这个客套虚伪成性的时代,一切冷漠疏离都成了时代的附属品。房东太太和苏丽珍,周慕云和陈先生,苏丽珍和周太太……几乎所有人都在戴着面具生活,撒谎已成生活必需品,真相渐渐不那么重要,人们在劳累地续命,日复一日地做着几年前在做的同样的事,于是风气渐渐漂浮,偷情者逐渐泛滥,寻找一时的快感和肉体上的放纵成了刻意追求的欲望。可苏丽珍却一再强调“我们不会和他们那样”,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苏丽珍与周慕云在宾馆相见一同共事,俨然一副偷情者姿态时,他们又想的是什么,这到底是真情还是偷情,是清醒还是自我麻醉?影片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疑问,不仅针对情爱,而且针对时代滚滚浪潮下被贪婪和欲望折服的所有。在那个著名的2046房间走廊上,大红色的帷帐被风吹得飘荡,鼓起又渐渐落下,大红色调寓意了人们呼之欲出的对情欲的欲望,而苏丽珍一袭红袍,在这个时代里显然变成了欲望的追随者,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欲也许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是周慕云小心翼翼的询问。

“如果多一点勇气,你会不会跟我在一起?”这是周慕云永远无法说出口的情话。

《花样年华》替观众仔细回味了六十年代香港浓浓的时代气息,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爱情故事终究汇成了一首凋落的史诗,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里面的男女主人公,长达二十年的通信,和最终无法说出口的爱情。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