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历半世蹉跎,忆对错人生
【影评】评影片《万箭穿心》主题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01      

劳累的半生,奔波的半生,到头来是儿子的背叛与不解,这是一个何其悲哀与不幸的角色。王竞在这部影片中则用冷静客观的镜头,朴实的台词,塑造了一个要强隐忍的女性角色。他巧妙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刻画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女人,直击现实的痛楚,与观众引起强烈的共鸣。

她是个要强的女人,而不是坚强。在一个男子占据家庭主要地位的社会里,李宝莉打破了这一常规。从搬家伊始,直至马学武跳桥自杀,这个类似疯癫的女人才开始冷静,开始学会生活。一口浓重的武汉方言给影片增添了一丝亲切与真实感,这个自称“老子”的女人在街口与人争论,而马学武却躲在窗口向下张望,当与她的视线碰撞时,他选择了缩头与逃避。这种细节的刻画在影片中比比皆是,也正是这种男女家庭地位的不平等,才累积成了最后的巨大矛盾,一个要强的女人形象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影片塑造了一个女人,却也折射出当代中国的女性。从李宝莉身上,不难看出她所具有的绝大多数女人的共性——爱面子。现代社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自己的辛苦才没有白费,脸上才有光。因此,就算生活如何落魄,她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宁愿选择挑扁担,也要供孩子上学,用孩子万丈光芒的成绩支撑起自己以及这个家的颜面。当她知道老公有外遇时,并不是选择冷静处理,摇晃的跟踪镜头透露出她内心无比的紧张与绝望。在无望中选择了报警,她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却真正把马学武推向了无尽的深渊。影片前半段其实都是背景介绍,一个女人真正的成长与反省,从一根扁担开始。原本在小商品市场卖袜子的李宝莉,热情照顾着扁担何嫂的生意,殊不知,在之后的生活里,她也成了一根扁担,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这是一种多大的讽刺。

叔本华说,悲剧快感是认识到生命意志的虚幻性而产生的听天由命感。在天台上与儿子对话的李宝莉终于明白,自己终究敌不过现实,无论之前的自己如何“不信命”,当人生的悲剧真正到达自己身边时,她只能选择缴械投降。家庭的破碎,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的要强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处。行走在江边,她失声痛哭,是回忆,是苦痛,还是悔恨?也许这些都有,不过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失望,她的隐忍与自尊没有给自己带来想象中的如释重负与轻松,而是成为了家庭的局外人,这又是多大的讽刺。走在江边的她也许想到过自杀,但她选择沉默地坐在江边,欣赏着无关自己的烟火,此时悲伤的气息在热闹的夜晚无限蔓延。这个注定悲伤的角色在绚烂的烟火下回忆半辈子的人生,岁月蹉跎了她的面容,究竟谁能给她一个对错的人生判定,她自己也不知道,终究还是向命运妥协。

《万箭穿心》的英文名是FENGSHUI,正如李宝莉的好友所说,房子被七八条马路从中心穿过,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这看似迷信的解释似乎得到了验证,但若是真把李宝莉的人物命运归结于风水,真是略显世俗了。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李宝莉的身上再好不过,一个与命运顽强抵抗的女人用自己的隐忍做着最后的挣扎,一切的一切,归结于她那强势的性格。但若把视点仅仅纠缠于此,又不免浅显。人无恒过,人无恒对,对错之间本可以巧妙转换,李宝莉却用一辈子为自己的行为埋单,她本可真正融入生活,却始终站在了自己的孤岛。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视角:上帝视角,让观众透过冷静的镜头,看着偌大的城市中,一个如蚁爬行的女人如何经历她的半生。

一个偌大的城市中,一辆车踽踽独行,停在马路中央,开不动了,一个女人口中喊着婊子养的,用力一推车,车动了,生活,也继续往前行了。半世的蹉跎,为过去犯下的错赎罪,清醒明白过后,烟火燃尽,天亮了,生活还要继续。只是之后的生活无关对错,有了生活的动力,便是解脱。

文章作者:吴钰莹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