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影评】《乌托有个帮》:献给所有走在边缘的理想主义者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09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今年暑假在西藏拉萨的天堂旅行时光书店里,慕名而去,据说这是一个理想和现实很接近的书店。一进店就被浓浓的文艺味儿吸引住了,各色各样的旅行明信片墙和珍藏版书籍以及店里播放着的不知名的藏族小调儿,书店里提供咖啡和茶饮,沏上一壶就能在这静静待上一个下午,果然名不虚传。

我在一堆旅行书籍里发现了《乌托有个帮》,第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吸引了,黑底红字,黑色按捺不动,兀自沉默,红字却如舞龙,作势要喷薄而出,书名也是文艺得很,书面上还写着几个仅次于书名大小的大字——“致所有走在边缘的理想主义者”,毫不羞愧地认为,它是可以献给我的。于是当即决定买下这本书,带回4422公里外的杭州。事实证明,我买对了,这本书没让我失望。

这两年来,“文艺青年”“小清新”这些标签快要被贴滥了,成了略带嘲讽和变异色彩的词汇,现在你要是想骂人你就说他是文艺青年。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文艺”有了更深的认识,文艺不是你看了多少本书、看了多少场话剧和电影、听了多少类音乐耍的了多少种乐器,也不是你会玩豆瓣玩知乎混人人,文艺不是用来体现你有多少优越感,相反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是你愿意承受孤独、不被理解,愿意为理想放弃一切。

《乌托有个帮》第一次集中记录了当下华语社会中发生的每一个个体和事件。如同一张又一张的肖像画般为世人呈现了那些你熟悉或陌生的所谓文艺工作者的世界。书里呈现的是一个不太一样的文艺世界,它好像被隐藏在了我们的大都市下,但一样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书中人物有歌手、作家、演员、戏剧家、摄影家、雕塑家、书店店主,几乎涉及艺术的每个门类,大部分人可能在圈内很出名,但应该说都算不上娱乐圈主流,都不能算大众。这本书可以说是集合了《文艺生活周刊》第一期到第一百期最精华的文艺大咖独家专访+珍贵影像+重点文艺大事件,被采访的好些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走得很是艰辛,甚至有人现在仍为一些物质上的东西限制着,但他们很快乐。对理想,他们先想到的不是坚持而是享受。看完这本书我就能理解了小柯说的“透过娱乐的雾霾,看到文艺的面容,其实,很清秀。”乌托有个帮,不仅仅是虚无的乌托邦,更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建筑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帮”。

整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郝蕾的采访。前阵子电影《亲爱的》热播,郝蕾在里面饰演鲁晓娟,一个丢了孩子的妈妈。我快要认不出来原来她就是十年前在电视热剧《少年黄飞鸿》里的“十三姨”。有人说,郝蕾出道了17年,就和世界对抗了17年。是的,戏里戏外她呈现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坚决凌然的姿态——《颐和园》里的余虹,《恋爱的犀牛》里的明明,《黄金时代》里的萧红,还有现实生活中那个不断被媒体和公众用“异类”、“特立独行”“反叛”这些词汇去形容的郝蕾,好像她的每一面都带着角色的影子,而每个角色也都是另一个郝蕾,一个卯足了劲儿却不断受伤的女人。感情浓烈,不顾一切,豁的出去,肆无忌惮。但是书里让我看到了一个能将我轻易打动的有趣的郝蕾,她说:“她们视我为异类,只是因为我不屑于掩饰我的轻蔑。”我想,那些貌似精神强大的女人,她们身上一定有着非常柔软的部分,甚至超过了那些看似柔弱的姑娘。

书中的采访是我最欣赏的部分。无限接近,才能看到真实。这是采访的抵达,阅读到一个人的丰富和多样性。前几天在朋友圈中看到同班同学发了一条“30岁后还有新闻理想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在下面回复了“实习后还有新闻理想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我们刚学这个专业时的热情和信仰被现实一步步击破,一个又一个的新闻学子还没站上这个岗位却已激情不再,死气沉沉。你看,我们多么容易对这个世界失望。但是看到这本书里的采访,我有点惭愧,或者说内心里有点什么东西又重新被点燃了。是啊,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去撞南墙,但不能一个一个失去理想。

拉萨回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拾回点什么。自己建了个微信公众平台——“女屌屌小屋”,每天推送数篇有温度有态度的文章,关于文学,关于梦想,关于孤独,关于爱情,关于旅行。输出比输入更难,因为我要每天逼自己去阅读更多,经历更多,积累更多,才能从中沉淀出精华分享和输出给我的读者们。而每一次推送前,自己都要预览三四遍,确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空格都用得恰如其所。这个公众平台的存在就是想告诉那些孤独的追梦者,在这个路上,你并不孤单,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和你一样。梦是荒诞的,生活是真实的。又或者,梦是真实的,而生活才是荒诞的。

《乌托有个帮》总编米拉拉在后记里写道,文艺青年是“与这个时代保持一定距离的人”“100人志愿者团队里的人,无论年龄身份、职业,共有的,是身上朴素的气质,始终珍视理想。开放,坦率,自嘲,专注,坚持做一些不断被质疑的事”。正如书名所传达的意味,理想主义也需要理性主义的帮衬,希望这本书能够拉近“文艺青年”与大众的距离。不单是文艺,更是生活。

乌托有个帮,多好。

愿你我都能重新唤醒内心所有感动和有色彩的生活。

愿所有微醺时说过的话,天亮时做过的梦,都正在从泥土里奋力的生长出来,开花结果。

文章作者:林媛霞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