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影评】2014浙江青年电影节影评征文一等奖作品:从《青涩日记》管窥青春疼痛美学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17      

在某次郭帆导演的座谈会上,我问他说,因为成本小,又能锁定一批校园青年和缅怀校园生活的中年人观众,青春校园电影的门槛一直很低,也不乏投机取巧的偷懒创作者,如此环境下《同桌的你》有什么竞争力呢?他说心境与视角的不同造就了影片质感的不同,末了,又加一句,正是这些不断重复的东西,才是最能直逼人心的东西,看青春电影看得都是自己。当时似懂非懂,开心的是一年后,在《同桌的你》中提出的疑问,却在《青涩日记》中找到了答案。

相较于日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青春残酷物语》等作品,中国的青春题材电影简单而单薄,大多为励志片与纯美的校园爱情,至多是叛逆的古惑仔。《岵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作为青少年题材电影中的经典,多年来鲜有作品与之比肩,归根结底,这源于成年人在青春回忆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美化,自“老男孩”开始,青春电影开始走出琉璃房,回归到社会与现实中去,《同桌的你》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打破了传承多年的大团圆结局。而如今的《青涩日记》则实现了励志与犯罪题材的兼收并蓄,从主人公王曲曲梦魇中的杀母事件写起,回溯王曲曲转学后的学习与家庭生活,同时展开事发后感召王曲曲回归生活的人性温暖,片中对于青少年心理及现代家庭关系的透彻反思让人称道,每一条感情线索都真实而感人。

一:爱情,五米远的三八线

在青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对于异性的态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排斥异性,刻意保持戒备与距离,王曲曲与韩由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二人的桌子留有一道永恒的沟壑,同行之初王曲曲强迫由由离自己五米远,这些生硬而说不清理由的举动却在青涩的年龄中稀松平常。王曲曲最初究竟喜不喜欢由由?答案再明了不过,在王曲曲看到由由的身影时停顿几秒的关门动作里,在由由发现天色已晚匆忙离开网吧时曲曲徒然失望的眼神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少年极力掩饰却又喷薄欲出的留意与牵挂。剧作法中强调反差,多数人会认为乖乖女班长与不良少年的搭档更能赚取眼球,就像市面上“恶魔与天使”的烂俗小说一样,但我认为,由由和曲曲原本是一类人。

抛开由由对于网游的一见钟情不谈,片中有一处极具张力的台词,曲曲装乞丐骗走由由的五块钱,由由一路追曲曲到网吧,大骂曲曲“同学的钱你也骗?!”这并非对骗钱这一举动处于道德高地的指责,而更像是一种“盗亦有道”的江湖规矩,正是这一句透露了乖乖女外表下的热量,让由由的形象有血有肉。片中有意无意提到了曲曲过去奥数比赛的经历,暗示了曲曲当年也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原本相同,聪明,鬼怪而向往自由,只是曲曲漏洞百出的家庭使他可以简单粗暴地发泄自己的不满,而由由则被父亲的严厉和自己的善良柔弱要求成为标杆,挺胸抬头,不允许有一秒的疲惫。

曲曲是否是曾经的由由?我们不知道,由由是否会变成下一个曲曲?我们也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是由由永远屈服在父亲以爱为名的软刀子和自己委曲求全的善良里,最后,由由在车上声泪俱下请求父亲去找曲曲,父亲勉强答应,让观众似乎看到了这段青涩爱情的一丝希望,可是我更希望看到,由由打开车门,像小说中的女侠一样,飞身一跃,消失在父亲惊愕的视线里。

靠请求来的一时心软换来的爱情能走多远呢?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离家出走的娜拉什么时候会饥寒交迫的回到海尔茂的玩偶之家。但青春的爱情,正因为这种短暂与脆弱,而显得无比美好。

二:亲情,与温暖擦身而过

影片中描述了两个家庭,一个千疮百孔,一个暗流汹涌。

王曲曲的家,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悲剧,一个身不在曹营心在汉的父亲,一个绝望无助的母亲。在这种冷漠与破碎面前,这个初一的少年,一边死死攥着父亲当年送她的手表,一边用生命与前途做赌注开着人命关天的玩笑想赢回亲情的筹码。

曲曲无比冷静地拍到了父亲的重婚罪证,却在母亲的哭喊中撕掉了照片,“重婚罪要判两年你知不知道?要是十五天,我早就告了!”影片看罢,这句台词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这家人是有亲情的,只不过,亲情变成了彼此折磨的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曲曲用假人冒充自己博得父亲的关心,却与父亲在湖边擦肩而过,导演用了爱情片里最狗血的桥段,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原罪使然。

曲曲妈妈自然爱他,平日里不论如何打骂,看到父亲回来惊慌失措的劝曲曲出去躲躲,曲曲将母亲反锁在阳台上,一个人迎接父亲的皮鞭。没有人能用语言精准的描述曲曲有多爱自己的妈妈,若不是痛彻心扉的自责,一个12岁的孩子不会有杀害母亲的幻觉,相比于曲曲的母亲,心理老师的角色似乎更接近于广义上的母亲,温柔,善良,包容孩子的错误,是曲曲的倾听者与引导者,只不过,曲曲是一只受伤的小兽,早已经没有了信任与依赖的能力。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冬天里的刺猬彼此取暖,却又害怕离得太近被对方刺伤,只能不停调整彼此的距离,这个家庭就是如此。反而是曲曲给同父异母的妹妹拿起玩具的时候,脸上浮现出久违的亲人的爱意,超越仇恨超越占有欲,来自人性深处与本能的爱意。

片尾,导演用了一个突兀的假结尾和一个略显仓促的上扬结局,但观众却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而懒得追究其真实性,我曾经思考过电影究竟是什么,电影就像儿时路边小丑变的魔术和新婚夫妇婚礼上的誓言一样,它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能够抵挡现实生活的心痛,无助与绝望,而在于有那么一秒,我们愿意相信它能。

相比于曲曲,由由家的冲突更为隐性,我们所知的是由由父亲离家多年,片中却从未着笔墨渲染由由母亲的孤独,她温柔,开明,是女儿的知心朋友和保护伞,但在中国多年来的父系家庭观念和丈夫被纪律与社会成功学异化的思想下面,她一样的柔弱与无力。由由的父亲,一个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严父,发过脾气后在阳台抹着眼泪提醒妻子给孩子加衣,在中国的家庭里,你看不到父亲吻着孩子的脸颊说我爱你,父爱的表达永远含蓄而深沉,因为爱孩子,所以想让她足够坚强独立到可以面对社会的风浪,牺牲豆蔻年华的快乐,换取一生的安稳,没有人能评价这种交换是否值得,无论怎样评价,都是对父亲的一片苦心的亵渎。

两个家庭,一墙之隔,曲曲和由由在家庭的天平上驾驭着自己的砝码,一个大刀阔斧,一个如履薄冰,父母无法教会自己如何善待亲人,她们要面对的还有太多。

三:友谊,站在江湖的入口处

我曾听过很多长辈回忆她们的青葱岁月,总体而言有一个共同点,在回忆的视点中,自己永远是地球的中心。

十二三岁的少年,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在懵懂和冲动的年纪,小心而肆虐地打着性和规矩的擦边球。影片中男生之间以扯裤子相互捉弄,女孩兴致勃勃讨论着月经的话题,王曲曲在湖边假装落水后,拿着草坪上“我好嫩”的标语挡住私处狼狈回家引发了系列笑点,也表现出导演对于性无伤大雅的戏谑和调侃。对于成人的世界,这群孩子远远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一切显得新奇而蠢蠢欲动。

在少年的眼里,规矩和权威荒唐而无力,王曲曲的班主任无奈而啰嗦,警察被王曲曲装哑巴骗过,被发现后曲曲轻易甩掉了警察,持刀的混混在曲曲空手夺白刃的胆识下落荒而逃,在这个12岁男孩的日记中,社会意义的权威和暴力被玩弄于鼓掌,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信,可关于人性瑕疵的暴露又那么真实而赤裸,混混的欺软怕硬,同学的栽赃陷害,曲曲和由由走到一起时周围异样的目光,这群站在江湖入口处的孩子,努力模仿着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等待着有一天融入社会,身上的单纯被绞杀殆尽。

摘掉自带美图秀秀的滤镜,我重新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太多的电影拿青春和回忆当卖点,绞尽脑汁地戳弄泪腺,可电影里的青春不是我们,太多人没有轰轰烈烈的初恋,也没有故作矫情的离别,平庸的年少时光被漫长的补课填满,所谓叛逆也只是夹教科书里的漫画,纸条里的脏话与试探,网吧里的烟雾,课桌下的手机,父母期待目光下的无奈,我们都是被禁锢在笼子里的鸟,青春的难能可贵在于虽然不完美,却再也回不去。

所以,说青春无悔都是赌气的话,若青春真的没有疼痛,我们都是怎么长大的呢?

文章作者:袁香荷 编辑者:杨苗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