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影评大赛优秀奖作品】动物性与社会性的对决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5-03-15      

动物性与社会性的对决

——评电影对人性的思考

所谓“无人区”,是指荒无人烟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法律不被重视、人性濒临灭绝。电影《无人区》讲述的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律师潘肖帮助鹰贩子打赢官司,鹰贩子没有钱支付律师费用便用红色轿车作为抵押,开着新车上路的潘肖在路途中屡遇艰险,不但与拉草料的兄弟发生冲突,又被黑店加油站宰了个精光,最后被迫帮助妓女逃脱,又撞伤了由于汽车抛锚而截路拦车的“黄渤”。在潘肖的这一路旅途中,观众逐渐颠覆了以往对人性的认识,所谓“无人区”正是这样一个灭绝人性的地方。

影片开头就以画外音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是由猴子演变过来的,两只猴子可以相互合作,一个偷桃、一个盯梢,这间接讽喻了人的行径。然而潘肖在结尾要与鹰贩子同归于尽之前说了一句话,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人会用火。这既与开头形成了呼应,同时又借此表现了在这个冷酷黑暗的社会当中,人的心中还有着一团炙热的火焰,这是人性之火,是人性光辉。随着火焰熊熊燃起,漫天飞舞着钞票,没有人捡起,没有人争抢,只是静静看着红色的钞票在地上变得泥泞。这一刻,面对人性释放出的烈火,就连金钱也是卑贱的。这就是“无人区”的含义,一个看似冷漠的地方,却隐藏着人性的觉醒,在潘肖用火燃烧自己的时候,他的举动唤醒了隐藏在“无人区”的人性。

有人说,这个电影不是给人看的,而是一部动物电影,每个人都对应着一个动物,看上去就像是动物世界。这让我联想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与老虎等动物同在一艘船上,没有水和食物,体现了生物界弱肉强食的竞争,但是另一个版本竟然是这几个动物分别代表了派的几个家人。将动物间的撕咬转换成人的杀戮,这未免过于残忍了一些。在《无人区》中,每个人似乎都没有明显的性格,只有潘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存在与整个无人区的风气形成了对比。有人把人与动物的相通性叫做“动物性”,人与动物相异性叫做“社会性”,人就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产物。而无人区中的人恰恰是仅拥有动物性而缺乏社会性的群体,因此每个人看起来都如此奇怪与阴郁,每个人都是毫无同情心的行尸走肉。

鹰贩子毫不客气地杀死了贪心的老板娘,利用傻儿子的痴呆症用车撞死了他,在这些过程中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悲痛,相反,他觉得这一切都稀疏平常。在观众眼里,他是一个杀人恶魔,是歼灭人性的个体。傻儿子的个性就更加简单直接,“黄渤”说气话让傻儿子用铁锤砸自己,傻儿子就自以为理所当然地把“黄渤”砸死了,但是他小心翼翼地拿下妓女头发上的灰尘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黄渤”在重伤后渐渐苏醒,他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人撞上了,为啥不救呢?不救也就算了,为啥还要浇汽油?这个问题不单是问潘肖的,也是问世人的。在电影中,潘肖是人性的代表,但是他也做了一连串灭绝人性的蠢事,他与拉草料的兄弟杠上了之后烧了他们的车,撞上了“黄渤”以后企图毁尸灭迹,但是在遇到妓女以后他的人性开始觉醒,他拥有了最起码的同情心。当鹰贩子想要一枪毙了妓女的时候,潘肖烂了下来,她是个女孩子,算了吧。他甚至想要保护妓女辛苦存下来的钱,在被鹰贩子击打昏迷之后,他仍旧想方设法营救生命危在旦夕的妓女。最后他用生命保护了妓女的性命,同时捍卫了自己的名誉。在营救妓女的过程当中,潘肖的人性被彻底激发出来,最后熊熊燃起的不是火焰,而是隐藏已久的人性光辉。

宁浩拍摄《无人区》经历了四年的洗礼,这部被删了又改改了又删的残疾片终于最终通过了审核,成为了可以在全国公映的难产儿。有些人坦言,《无人区》有些令人失望,但是不得不说,历经四年的涂改,《无人区》并没有被观众遗忘在记忆的角落。与《泰囧》不同,这部片子称不上是喜剧,即便夹杂着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结合了西部片和社会片的一部黑暗犯罪片。

“无人区”没有法律的束缚,就算是杀人也变得如此肆无忌惮,法律成为了不受重视的空壳。宁浩在这部片子中借鉴了昆汀的某些手法,使影片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的气息,但是又不同于昆汀追求的艺术美感,宁浩只有暴力没有美学。

导演宁浩通过对人类动物性与社会性的阐释,完成了对人性的思考。结尾处妓女也有了正经的职业,一切都恢复平静,好像“无人区”根本就不存在。这或许是对人性的一个美好希冀,但是“无人区”终归是对社会阴暗面的一种扩大,“无人区”只是隐藏在人性背后的那一抹阴霾罢了。

文章作者:于潇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