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影评大赛三等奖作品】不是什么都可以改编的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5-03-15      

不是什么都可以改编的

——浅谈电影《白鹿原》

花了差不多两个星期时间,终于把小说《白鹿原》看完了。看之前我就知道王全安导演把这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所以看小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电影产生了无限幻想。我想知道那段两党斗争的戏码会怎么拍,原著中花那么大篇幅写的革命戏份会怎么表现,事实证明,我想的太多了,甭说“党”,连个稍微有点超现实主义的东西都被删了。所以说,这个故事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它活在小说中,活在读者的幻想中。

《白鹿原》首先是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主要的那几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可爱可恨的,而且陈忠实想写的应该是白鹿原上的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没有限定主角,非要说贯穿始终的,那必须是白嘉轩,但是白嘉轩算主角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小说里的人物似乎每人都有一个人物小传,作者是很巧妙的将情节发展一步一步接上去的,而每完成一个情节,作者又会采用插叙的手法来解说整个事件,使整个故事看上去顺理成章。因此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很多,戏份也差不多,所以说,如果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话,难度系数简直高的无法估计,因为要想在一部电影中展现这么多恩怨情仇,那是真的很考验导演功力的。当然要想简单点也不是不可以。每个人看完小说应该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和主要线索,这跟戏份无关,跟读者的个人心境有关。所谓一个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也认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解这个故事的逻辑。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因人而异,那么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王全安会把《白鹿原》拍成这个样子,无非是他看的《白鹿原》的主线就是田小娥一女战三男。

看电影之前,我知道女主角是张雨绮,张雨绮又是王全安的夫人,所以我一直在在想,张雨绮肯定被选去演白灵,角色讨喜,戏份也还可以,本来故事的重点就不在那几个女性角色身上,估计张雨绮也就只要来几场客串戏就好了。但是万万没想到,王导竟然狠得下心,帮自己女人物色了个这样的角色。倒不是对田小娥有偏见,书里的田小娥是可悲的,演绎出来定能有不错的反响,可是,我终究还是低估王全安了。他真有本事把《白鹿原》改成一个女人的情事,然后,好好的一部史诗巨片就这么变味了。其实如果说要以田小娥为主角来改编也是可以的,但是您得大气点,该有的部分得有,要把陕北人民那股子劲给表现出来肯定也有看头。可您别想拍又不放开了去拍呀,导致成片看上去缩手缩脚的,总感觉少了许多东西。看百科上说,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是给总局删减了好多,据说在柏林电影节上播映的是220分钟导演剪辑版,而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活生生给剪的只剩149分钟了。我倒是很努力地在网上找传说中的220分钟,奈何无果,只能放弃。那剪掉的70分钟里能完成我对电影的期待吗?虽然没看,但估计也难。

149分钟的电影,情节剪得怎一个乱字了得。我不相信一个没看过原著的人去看这部电影能看出个什么玩意,就算看出点东西,那也是很肤浅的。电影根本没把田小娥的悲情表现出来,观众很难同情这个女人。单看电影观众只会觉得田小娥红颜祸水、自作自受,她陪着鹿子霖害死狗蛋,勾引白孝文,害的孝文人不像人,然后就被鹿三给杀了,似乎该死。可是看了原著才知道,田小娥这个女人有多可怜。她想救黑娃,结果不仅被鹿子霖那老色鬼给上了,还给人家利用了,她罪不至死,要死也得鹿子霖死,所以当鹿三捅死田小娥的时候,读者是心痛的,情感上也能理解之后的瘟疫以及鹿三被小娥魂魄附身的原因。再举一个情节乱的例子,原著中小娥的魂魄在作怪的时候,白嘉轩决定将这女人的尸骨镇于塔下,之后整个原上也就太平了。至于这里的尸骨象征这什么,仁者见仁,我不多言。然而在电影中,把那段“不科学”的魂魄之说给删减了,没借白吴氏的口把田小娥的鬼魂给说出来,也没拍鹿三被魂魄附身的那段,原本精彩的戏份就这么以鹿三上吊的戏码结束,实在算不上过瘾。

在看小说的时候,我其实是很期待电影的,想看看具象化的《白鹿原》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样气势滂沱,同时又很担心,怕导演没那功力复原这些大场面和小事件,怕挑不到好演员来演绎我心中的喜爱的那些角色。看完电影,闹心的同时也松了口气,看着那些被留下的角色,突然觉得被删减的人物应该值得庆幸。

首先说下白嘉轩,书中这个人物是可敬佩的。他虽然封建,可有做人的底线。他不是完全的古板,他能听得进朱先生的话,能改正缺点,一辈子修身齐家。他只做过一件见不得人的事,那也是在年轻的时候,而且似乎不算过分,但他却在临死前还记得很清楚,可见这人的品格。他有人情味,黑娃跟鹿子霖遇难的时候,他都伸出援救之手,这一点连朱先生都赞许不已。可是电影中的白嘉轩看上去似乎平面了很多,古板了很多,这个角色没了棱角,不再讨喜。

再说黑娃,我个人还是很喜欢黑娃这个人的。书中的的黑娃给人的感觉有点愣,但是又很直率且正义。他不明白什么革命斗争,他只想不被人欺负。这个角色非常有看点,因为他偷过女人却又深爱着她,他当过土匪却又浪子回头,他跑出学堂却又再度回来,他甚至成了小说里那么多读书人中唯一一个不为名利去读书,只为修身养性的人(当然不能跟朱先生比)。在他身上有反转,有情节点,所以有看头。然而电影中这人物简直惨不忍睹,没了正义,活脱脱就是一傻小子,一纯土匪,一个被田小娥迷惑住的臭男人。

下面再说两个被删掉的人物——朱先生,白灵。

我是多么地期待电影中的朱先生,那个“神算子”,那个“明白人”。一直在想王全安会找谁来演,会怎么演?结果,完全把这个人给删了,这是我最痛心的一点。不过现在想想也算是庆幸,毕竟朱先生真的太神了,这种怪力乱神的情节估计拍了也会被广电总局删掉。再者,朱先生作为一个正派人物,最后的结局竟落得个被“县长”掘坟鞭尸的地步,这完全是在挑战中国广电总局的底线,所以还不如删了,免得有头无尾,又是一个“四不像”。

还有我喜欢的女子白灵,她该是个活泼的少女,她应该成为整个阴沉的电影中最鲜艳的一抹光,结果,还是给删了。没了这个人物,就没了白灵跟鹿兆鹏的地下党夫妇戏码,我以为导演会像李安在《色戒》中处理汤唯的方法来处理白灵,多么精彩的情节,现在想脑补都脑补不出来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改变成电影的。因为有太多东西不允许实现。就《白鹿原》而言,那里面的革命斗争肯定是不能被搬上大荧幕的,社会政治状态不允许。不过我还是期待有一天能看到类似于“鹿兆海之死”的戏能上映吧。所以说,这些既然不能完全将画面展现出来的电影那就还是少拍,不拍也比拍成“四不像”好,一副想动手又不敢动手的样子,没有姜文的《鬼子来了》那个劲,就别糟蹋原著了。一边想赚钱,一边又要搞艺术,这样太难了,华人导演里或许只有李安能做到。所以,还是让这种好作品留在读者的心中吧。

文章作者:郑凯敏 编辑者:黄田心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