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南海争端国际仲裁:不接受、不参与
来源单位: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6-06-01      

   近日,关于南海仲裁案的结果即将出炉,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裁决意见将对中国不利,一旦“九段线”失去法理基础,其他东盟声索国或许会群起而攻之,而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南海局势一旦恶化,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于“法律武器”是否适用于解决南海问题,中方给出的“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是正确的。

   从仲裁案本身来说,该仲裁庭5位仲裁中的4位均由日籍法官柳井俊二任命,他曾是公认的日本右翼鹰派外交官,其裁决的公正性让人质疑。另外,菲律宾提出的15项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的仲裁诉求,并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调整范围,而且早在2006年中国就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排除性声明,不接受第三方争端解决程序。国际法也有它的限定,有些事务属于主权范畴,菲律宾提起仲裁案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其本身就是违法的,不在仲裁庭的管辖范围之内。

   从现实主义来说,国际法机制往往是为相对弱的国家所利用的工具。但中国的立场并不能说明“大国在欺负小国”,中国与东盟声索国是邻居,知道如何与他们和平相处,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美国支持,这些国家提出的南海政策会全然不同。而且在不同的领导人领导下,各国的态度也不一样。比如老挝,文莱等国家就秉持着比较理性的态度。事实上,中国一直在观察新上任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与之前阿基诺三世选择与中国对抗的态度不同,杜特尔特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上台之初,关键任务是发展经济,他深知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比较落后,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会使菲律宾从中受益,会吸引大量在菲律宾投资的华人,带动其经济发展。尽管中菲关系因为南海问题一直处于紧张,但中国也没有阻止菲律宾加入亚投行,所以中菲在经贸领域依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于南海问题,虽然在大选期间先后表达的立场有所出入,但他曾说过的“我与中国有相似的立场,我不相信能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冲突”不仅仅被视为竞选言论。这一点从奥巴马与杜特尔特的最近通话中就可以证明,杜特尔特关于中止南海仲裁的想法遭到了奥巴马的警告,这也是为什么仲裁结果迟迟未出的原因。

美国一直以来在南海也有自己的诉求,不承认中国在南海的领海基线,反对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范围,军事介入也升级为战略层面,认为中国填海造岛是中国野心扩张的表现,对中国产生战略误判。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与国际法中的定义相去甚远。从法理上说,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靠国际法难以阻止他的过度行为且不具有强制效力,但它确实违反了无害通过原则,尤其是军舰,将“商业自由”的概念偷换成“军事航行自由”,是对国际法航行自由制度的破坏,并不是《公约》所倡导的。然而,美国在南海发挥的空间也极其有限,一方面,处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美国想过来直接干预成本非常高,且收效甚微,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并不是南海,也不会成为中美在全球性问题合作上的“柏林墙”。

随着西方媒体和菲律宾方面的不断炒作,南海局势似乎又一次陷入僵局。除了菲律宾,越南的阮富仲上台之后,还比较顾虑和中国的关系,中越的领土边界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俄罗斯在中间作平衡,越南在南海的态度没有之前那么强势。从国际规范的角度,国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应当尊重遵守国际法,在法律框架下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应当保持一定的自信,在南海问题上不一定占下风,大多数东盟国家还是希望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继续在中美大国间寻求经济与安全的平衡。同时,既然南海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中国管控分歧的能力需要加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将《南海各方宣言》及达成的多项双边文件发挥实际效力,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将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中国具有这样的潜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