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正青春 致梦想
——浙江传媒学院首届“金鸥杯”数字短片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远夏》主创人员专访
来源单位:电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4-05-26      


青春,是荷尔蒙的攀升,是爱的噗噗的心跳,是酸甜苦辣的四味交融,是误会巧合的相互抨击,是在恰当的季节里交织起各种秘密。然而一切年华葬类尘埃落定,留在我们脑海的永远只能是沉甸甸的回忆。这便是青春疼痛系微电影《远夏》所给我们描述的青春。
   由电视艺术学院学子制作的一部青春题材的微电影——《远夏》相继被评为电视艺术学院摄影系、制作系、录音系实践周优秀短片、“浙传力量”年度最佳剧情片以及浙江传媒学院首届“金鸥杯”数字短片大赛一等奖和最佳导演奖。能取得这些荣誉,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呢?电视艺术学院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该片的原创人员——来自11级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韦玮以及11级电视摄像专业学生周家齐。
   短片《远夏》讲述了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因为感情问题相互之间产生误会和偏见,并在多年后的回忆里慢慢反省青春,体会成长滋味的故事。短片的故事情节并不算特别出奇,但许多人看完后都会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真实地描述了在情窦初开时节的少男少女真实的故事。

在问及最初的创作意图时,韦玮告诉我们:“其实拍一个青春题材微电影的想法很早之前就有了,只是一直都没有拿出时间来做,正好实践周要做实践作品,于是我们就着手开始做了。”
   短片的剧本创作是两位原创人员一同完成的。周家齐告诉我们“我们想尽量贴近生活,用青春里大家可能都会遇见过得情感符号来标记那些年月,让大家能够都回忆起自己的青涩时光,自省成长。”于是两人前前后后讨论再推翻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半月,最终修改了11版剧本才开始正式拍摄。
   拍电影是很辛苦的事,而《远夏》这部几乎长达半小时的微电影却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制作完成的。“只靠我们俩自己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有一个很棒的团队!”韦玮自豪地说。据介绍,团队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电视艺术学院专业和成绩双优秀的学子,而几位来自电影学院的演员也是剧组一直合作的老搭档。团队里的大家既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认真对待片子的拍摄和制作,所以才能创造出这么棒的作品。
   当然拍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周家齐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女主人公骑车上学戏份。因为拍摄要和自行车同步,不仅条件有限又是在南山路的西湖边上,所以他们就租了一辆观光用的双人自行车。韦玮在前骑车,周家齐则坐在后座控制斯坦尼康拍摄。整场戏的时长不过两分钟却实实在在的拍摄了4、5个小时。除此之外,大家也会因为专业意见不合产生矛盾,但是最终仍是会通过沟通和协商化解矛盾,继续共同努力。
   同样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整个团队也甚是辛苦。由于作品时间长,而大家平时又要按时上课,后期只有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进行后期的完善。在经过了无数个不眠夜之后,最终才将这部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采访的最后,韦玮谦虚地告诉我们片子目前虽然得到了认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整个团队还会继续修改,争取让片子变得更好更优秀。在此之前我们取景几乎跑遍了整个杭州,下次打算到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让以后的片子效果更好一些。虽然这样要求自己很累,但是趁年轻就应该多经历一些。
   是的,当时光慢慢打马而过,青春就被铭记在奋斗过的岁月里,于是欢乐和悲伤有了这么多的层面,多年以后回望,再小的青春标记回味起来也都是绵长的了。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