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向历史致敬
文学院红色漂流书屋读书会第二十四讲暨凡石论坛之五四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大会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4-06-12      

  6月10日下午,文学院红色漂流书屋读书会第二十四讲暨凡石论坛之五四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大会在桐乡校区文学院303会议室顺利举办。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人赵思运教授坐镇开讲。诗歌大赛获奖作者及众多诗歌爱好者济济一堂,共同品味诗歌魅力。

  赵思运教授首先谈到了诗歌同我们如今生活的距离。当代大学生对于诗歌并不陌生,但热情程度不比八十年代,“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诗人,理科生也几乎人手一本抄诗本。”当时的诗歌热潮席卷大学校园,但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写诗比较天马行空,不够规范。因此,赵思运教授在接下来讲评作品时,特别强调“诗的规范性”。
  赵思运教授从一首高分作品——《五四记忆——致以那些在民族解放历程中奋斗过的青年》开始点评,该诗选取的角度新颖,以老人的回忆缓缓铺陈了一段难忘的血色岁月。其意境运用十分完美,镜头感十足,赵思运教授称其有“戴望舒般朦胧的味道”,唯一略显不足的便是其诗歌名称不够规范,后缀稍显累赘,类似于社论标题。另外一篇高分作品《逝者》,也得到了赵思运教授极高的评价。从远古到现在,在一维的时间限度里,自然的时空跨度蕴含着极深的内在情绪。赵思运教授评道,其亮点就在于“命运感的连绵不尽贯穿始终”。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内,赵思运教授一一点评了五四诗歌大赛中的优秀获奖作品,谈到在注意诗歌规范性的同时,更应注意其主导的情感价值需符合“向历史致敬”的主题。不一定要强烈地歌颂历史,但一定要“言之有物”,将对于历史的深厚情感寄托得更为具体。

  “好的诗歌都是创意,但好的创意不一定是诗歌”,赵思运教授在最后鼓励大家继续踊跃创作,将生活之中的灵感化为实际,好好结合历史,反思历史,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的诗歌精品。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