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文学院偏北影评协会举办“伯格曼电影中的哲思”专题讲座
来源单位: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29      

4月26日晚,文学院偏北影评协会在文学院101教室举办了“伯格曼电影中的哲思”专题讲座。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潘汝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潘汝老师以“伯格曼电影与人类命运”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她说:“伯格曼的电影是人性的战场,是爱恨交织的人生,是患了‘德莱叶综合征’的镜头语言,是内心的风暴,探讨生命的终极意义,当然也涉及人类的情感、哲理与宗教——最终指向人类本身的命运。”

潘汝老师从三个角度细致分析了伯格曼的电影之于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首先,伯格曼被称作是“通过探究内心世界来构建全部艺术作品的第一位电影人”,他的作品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地位。其次,他的电影是构建多元电影格局的需要,伯格曼简约的影像风格、个人色彩浓重的意识流叙事以及深奥的宗教内涵都不算符合公众的观影偏好,但是市面上多得是大量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烈火烹调的商业片。在一次次短促有效、平快直接的刺激下,我们终究会味觉迟钝,而我们观看伯格曼的电影,就如同突然品尝到了能感受到食材本身鲜味的菜肴,更加能够引起心灵的共振。最后,“伯格曼”的名字成为西方文化习俗血肉相连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伯格曼电影有助于推进中国对西方电影及文化的理解。

当谈及“如何研究伯格曼及欧洲电影大师”这一问题时,潘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做大师研究,要有丰厚的文化储备,还要心怀大格局,不去仰视他们,最后要从作品出发,注重文本细读。”

随后,潘汝老师对《呼喊与细语》和《秋天奏鸣曲》两部电影作了解读,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回答与建议。

讲座最后,潘汝老师给大家提了一些期望,她鼓励大家在大师影象中多一份清醒,多一份关爱,去感知优秀的电影,感知人类命运。

电影最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伯格曼的电影之所以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正是因为他的悲剧艺术与人类命运同构,他的作品有着最深刻的内涵。“如果让我回答我拍片的总目的,我要说,我希望成为建造那矗立在广阔平原上的教堂的艺术家中的一员。”这是伯格曼在他的剧本集自序最后说到的一句话,相信这句话也鼓舞着无数怀揣梦想的电影人们继续前行。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