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第八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02      

受疫情影响,8月30日上午,由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办的“第八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解构与重构:数字媒介与社会文化实践”。参与者通过腾讯会议软件进行实时互动直播。

论坛本着学术质量为先、鼓励青年学术新人的原则,邀请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12篇文章的作者参加会议研讨,并按主题类别将宣讲流程划分为“西方理论与传播本土化”、“文化认同与社会变迁”、“媒介融合与社会实践”、“数字文化与媒介叙事” 4个擂台。

四个擂台分别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白红义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红涛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崔波教授主持。每部分阐述宣讲结束后,由参会代表进行提问,并与宣讲者以线上实时互动的方式展开讨论。开幕式上,胡翼青、李欣教授致辞欢迎。

擂台一:西方理论与传播本土化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讲人沈珺发表了题为“孕育、驯化与展望:媒介地理研究的理论旅行与在地实践”的主题宣讲。沈珺认为,全球媒介地理研究大致依循以媒介作为内容、以媒介作为语境的两条研究路径,以宽泛的视域围绕空间、地方、景观等现代性概念展开铺陈。而媒介地理学的思潮传入中国后,结合了传统道家的生态观念,衍生为“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理论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宣讲人戴宇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宣讲人孔舒越发表了题为“‘媒介化移动’:手机与地铁乘客的移动节奏”主题宣讲。她提到,列斐尔用“盛装舞步”(dressage)指称身体内化外部特定节奏后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为ICTs与移动中的无意识惯习。而地铁中的“媒介化移动”,其移动性是指“被媒介化”,体现在ICTs对“在地情境”的影响,从同步节奏到异步节奏再到等律节奏。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宣讲人纪盈如通过调查社交媒体危机信息接触和危机责任归因的影响,探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美消费者在企业危机中呼吁监管干预”的问题,她提到,危机责任框架接触不显著、同伴推荐线索接触不显著、流行度线索接触显著以及多种互动调节效应。

擂台二:文化认同与社会变迁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宣讲人张伟博在论文《知识生产与权力发言:中国计划生育宣传话语演变研究1954-2015》中提到:在社会认知和话语实践中,对事物认知的理性态度总是与“真理”相联系;知识和权力永远是共生体,而话语是这个共生体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

论文《政治同温层的审视:台湾地区世代冲突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由浙江工业大学游淳惠、黄欣然合著。宣讲人黄欣然分享道,社交媒体充斥大量的政治假新闻与虚假信息,政治“娱乐化”与娱乐“政治化”会提高公众的网络政治效能感。

《身体漫游、朗读仪式与文化社群: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城市读书会研究》论文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褚传弘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张昱晨合著。褚传弘通过介绍新兴城市读书会的兴起、读书会的身体实践、读书会的朗读仪式、读书会的虚实交往,透视“新型读书会创造都市情感交往新状态”。

擂台三:媒介融合与社会实践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宣讲人朱江丽在“媒体融合的行动者网络: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中谈到,逻辑是集体行动的原因,行动理所应当反应逻辑。而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制度逻辑在微观实践中的发生与发展,无疑是对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研究的极大推动,是国际上管理学研究的前沿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宣讲人吴舫发表了题为“从社群到类缘空间:同人文写作平台的媒介可供性研究”宣讲。吴舫认为,技术可供性能够满足同人文创作需求的平台能够吸引大量爱好者,从而形成一个类缘空间的中心门户。体量较大的平台则因面临更加严峻的文化产权责任,而需要建设审查制度,这些与创作者的自由创作意愿相左的做法,造成爱好者的迁移,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宣讲人巩述林以微信圈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交媒体圈层化对疫情信息传播的影响。

微信圈层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体圈层具有更高的亲密度,同时具有典型的数字社会特征。深入研究微信社交圈层,巩述林发现,微信圈层传播成为了微信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擂台四:数字文化与媒介叙事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宣讲人何秋红在“泛视频时代童年的消逝与重构”这一主题宣讲中讲道,泛视频时代,有关部门应规范视频节目的生产与传播,减少视频节目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家长应承担起教导儿童的责任,发挥家庭对儿童的教导与保护作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宣讲人邱子桐发表了题为“校园霸凌题材电影中悲伤的现象学解读”的主题宣讲。邱子桐认为,电影中的悲伤情绪在底层少年中被强化。被霸凌的少年体现了遥远、不可及的世界 。在对校园霸凌题材电影的解读中,邱子桐利用阿迈德的倾向观念,探讨了阶层对于个体的形塑与少年情绪的烙印。

上海大学宣讲人洪长晖发表了题为“《三国志》游戏的跨媒介叙事分析”的主题宣讲。洪长晖从人物形象、道具设置、场景布置、角色属性、故事情节五个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游戏设计者对故事背景的考量与游戏戏剧化效果。他认为玩家、三国志爱好者对跨媒介游戏的看法”、“跨媒介游戏叙事方式是否有利于推进线下探索”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经组委会评议,本次论坛评选出三篇优秀论文,分别是浙江大学纪盈如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美消费者在企业危机中呼吁监管干预?》、华东师范大学戴宇辰和复旦大学孔舒越的《“媒介化移动”:手机与地铁乘客的移动节奏》、 南京大学朱江丽的《媒体融合的行动者网络: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

历时9小时,第八届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以线上互动的方式顺利举行,第九届论坛将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