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追寻初心——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接受党性教育
来源单位:设计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9-12-15      

2019年12月,浙江纪实摄影大展在桐乡市博物馆开幕,我校设计艺术学院组织师生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参观了纪实摄影大展的特别单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徐永辉和他镜头中的七十年》摄影展,浙江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日报高级记者、90岁高龄的共产党员徐永辉老先生用坚持了70年的实际行动,为学院师生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

徐永辉先生为学院师生党员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从1950年进入浙江日报社至2019年,徐永辉通过手中的相机完整地纪录了浙江省内数十个家庭的生存状态和变化进程,其中尤以叶根土等十户家庭的跟踪拍摄最为经典。1984年11月号的《中国记者》这样写道:“他(徐永辉)三十五年如一日,跟踪拍摄了普通农民一家的生活变迁,从一个侧面深刻、生动地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的进程,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寄情·从嘉兴出发

徐永辉的跟踪摄影是1950年从拍摄嘉兴七星乡叶根土一家开始的,他用了整整70年记录了叶根土一家从贫穷到富足、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家族变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跨度最长且仍在持续中的新闻摄影报道。

1950年,叶根土家的第一张全家福

1962年,叶家“传家宝” 1964年,穿上军装的叶兴富

1979年,叶兴友结婚后第三天就下地干活了 1988年,叶兴友家橘子大丰收

1994年高阿二七十大寿 2004年叶兴友和母亲兄嫂等在新家门口合影

2018年,叶伟平看报说要坚决跟党走,旁边是家里新买的汽车

守望·用影像记录

徐永辉的跟踪拍摄作品展现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风雨兼程、日新月异,也反映了普通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圆梦70年”:“苦妹子”娄玉妹的健康梦;“赤脚书记”钱雪林的富民梦;青年积极分子陈永庆的致富梦等等……他的70年,是一个人的70年、是一个家庭的70年,更是农民的70年,也是新中国走过的70年。

1960年,李招娣应邀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北京合影 2014年,李招娣新买了手机

1964年,患病的娄玉妹 2003年,娄玉妹在村里

秉承·把时间留住

对徐永辉而言,照相就是“用时间揭示常理”,他的新闻理想是记录“普通人,好起来!”,这是当时一个20岁的中国青年看新时代的愿景。70年来,徐永辉一直用影像讲述浙江故事,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折射中国人民将老百姓的小梦想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

1950年,徐永辉进报社时的照片 1964年,徐永辉在钱塘江上拍摄

1982年,在采访间隙的徐永辉 1996年,徐永辉和孙子徐力亿

2019年,徐永辉和儿子徐汇 徐永辉的资料库

不同于强调抓拍瞬间的新闻摄影照片,徐永辉的照片多建立在与拍摄对象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在拍摄的过程中,徐永辉通过详细采访、细致观察,像家人、朋友一样与拍摄对象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在数十年里,徐永辉和这些拍摄对象亲如一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们。几乎所有被跟踪报道的拍摄对象都视他为亲人,婚丧喜事都邀请他到场。也正是因为这种拍摄初期就建立起的良好关系,让徐永辉有一直拍摄的契机,使长达数十年的跟踪拍摄成为可能,记录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社会的沧桑巨变。

在展览现场,徐老一幅一幅照片为我们解说,每一幅照片他都能记起细节,甚至可以告诉我们照片上的每位成员的姓名、轶事,一个个姓名、一个个拍摄场景,他都如数家珍,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态度和初心情怀。徐老解说完照片后深情的和学生们说“因为年龄关系,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去,应该是你们传媒学院的大学生要接过接力棒了。”

徐永辉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做同一件事情。七十年,他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他的执着不仅没变,还一直在延续中。徐老以他坚持不懈的拍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在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无悔,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一个职业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初心。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党员通过这一次特殊党课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意识,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教育目标。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