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数据新闻工作坊之行圆满结束
来源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20      

“现在我只想在飞机上好好睡一觉,来这里五天我们一共只睡了十五个小时,但汇报完的那一刻,我整个人一下子就松懈下来,只想睡觉!!!”7月6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当17飘萍班的孙研代表小组做完题为“我穿什么‘雨女无瓜’”数据新闻作品后,这样说道。

五天前,当二十六名同学跟随四位老师坐上来香港的飞机时,同学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趟香港之旅会如此“艰苦”,“每天都在熬夜,从第一天的选题到最后的数据新闻作品汇报,比期末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想着来到香港,怎么也可以看看香港的夜景吧,这几夜倒是睁着眼,但是陪伴我们的,只有宾馆的灯和咖啡。”17飘萍班的崔彤说。

7月1日下午2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二十六名同学在张雨雁、郭璇、焦俊波、陈拓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坐上了离开学校的大巴,奔赴香港浸会大学,开始为期一周的数据新闻工作坊。

作为17飘萍班的小学期项目,同学们将在香港浸会大学,通过六天的数据新闻讲座、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实训、最终作品交流与展示,对数据新闻进行全面地交流和学习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研究助理教授、数据与媒体传播专修课程副主任张昕之老师在开课第一天就表达了对大家的期望:希望同学们用新的思考方法和新的技能武装自己,改造和重塑传媒的影响力。

六天五夜,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新闻作品对于还在大二的飘萍班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从确定选题,到数据获取,再到数据分析以及它的可视化呈现,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每天白天上课,晚上上交任务书更增加了同学们的压力。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每天听完课回到宾馆就开始讨论,书写任务书直到凌晨两三点。四位带队老师也一直陪在每一组同学身边,及时给出帮助和建议。

选题:数据新闻的第一道拦路虎

对于整个作品来说,选题是最重要,也最让同学们头疼的部分。对于一个选题而言,“有意义”或者“有意思”还不够,后期还需要有充实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在确定选题阶段就要把后续的数据收集甚至是展现方式就大致想好,确保选题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这可难坏了同学们。

“我们的第一天尤为艰难,从最开始的垃圾分类到无罪释放案例、雅思考试、高考移民……我们总共提出了不下十个选题。但由于这些选题一部分无法获取可靠数据,一部分缺乏新颖度,可能会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所以最终都被pass掉。直到当晚的十二点多,经过激烈讨论和反复斟酌,才最终敲定了最后的选题。”飘萍班柳彦苦笑着回忆到。最终她们选择了一个目前备受争议的话题——谁是世界女排最强边攻手?数据来源非常可靠,数据也较为全面。

飘萍班杨芃芃也说:“当时选题一直没办法确定,来回换了很多个,每个提出的方向从想法到实操进行了很多思维扩展和讨论,但是由于可获取数据量的囿限,已获数据能否联结主题,逻辑是否周密完备等等,我们最终选择了全国省部级官员这一研究对象。”

好不容易确定了选题,组员们再各自完善一下研究方法,交了第一天的proposal,再一看表就已经凌晨了。

为了数据

他们拨通了香港西九龙警署的电话

确定了选题,如何找到可靠的数据并加以合理有效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有官方数据作为支持后盾,处理繁复庞杂的数据量还是一项重任。浸会大学Nick老师给每一组都进行了及时的指点和引导,使得同学们的选题渐渐完善。

数据的搜索和整合过程非常费时,为了保证作品的顺利完成,同学们连下课时间都在紧锣密鼓地讨论,带队老师们也随时深入每一组给予指导。

飘萍班孙研组做的是有关女性服装暴露程度与其被猥亵的相关性分析,不仅是因为目前社会上此类事件的频发,网络上还有很多人都将事情的焦点放在被害者身上:衣着暴露、行为不检点等等。为了获得有关性侵或是猥亵的案件数据,她们拨通了香港西九龙警署的电话。

孙研说:“发生了那么多起案件,从来没有人会问起施暴者穿的是什么,这是社会中的反面现象。而且于我自己而言也有过被猥亵的经历,它给我的成长一度带来黑暗,所以我们更想通过这一次的数据新闻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撕掉这个标签。”

飘萍班王凌童说:“我们是中午浸会小卖部的常客,也是凌晨五点黎明的守望者。”

的确,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回到酒店也丝毫不敢耽误,短暂的休息之后就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酒店一楼的圆桌和沙发成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聚集地,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在那里碰撞,开花。大家抱着电脑收集数据,偶尔抻着脖子看看组员哪里遇到了瓶颈,一个个问题在一场场激烈的讨论中得到解决。

飘萍班崔彤回忆说:“因为我们组的排球选题专业性比较强,我们又希望尽自己所能找到最合理的方法去分析现有的数据,所以我们在这几天恶补排球专业知识,讨论了无数的分析方法,推翻、再想、再推翻……无限循环。由于太过投入,每天凌晨结束讨论后我们的嗓子都是哑的。”

焦老师作为排球迷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宝贵中肯的建议,一遍一遍耐心地帮他们梳理思路。

处理完数据,如何把它们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也是整个作品的关键。回到房间之后,同学们又开始钻研可视化软件的使用。一组四五个同学,挤在一个房间里,捧着电脑围在床边。“作图的时候我们会为了几个灵机一动的视觉创意开心到大呼小叫,新发掘了软件的一个功能一定要原地欢呼一下,那时候,每走一步都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牛的人。”飘萍班王凌童回忆到。

到了后半夜,同学们饿了就啃啃薯片,几个人分一碗泡面。困了就去洗个澡,出来继续战斗。

飘萍班陈璐回想起这段经历:“在香港的几天,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浸会的教室,就是酒店的1013号房,几乎每个香港的凌晨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想必那个房间到现在还充斥着四个人的说和笑。尤其谢谢陈拓和其他几位老师们的帮助,大家随意坐在房间的各处,一起讨论,一起吃着零食,那种感觉更像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互相打气,让人很安心。更特别的,是小组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趣的人用有趣的态度做有趣的事’,该认真的时候绝不含糊,都奔着一个目标奋力向前,这样的感觉,真好。

浙传的同学让我欣喜

你们的作品很有英国卫报的风格

六天的时间眨眼间过去,同学们就要面对最后的交流和展示。大家都越发地感受到时间的紧张,凌晨四点,同学们还在为下午的汇报展示做准备。

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飘萍班陈越组讨论的主题是:省部级官员的跨省流动,希望通过数据来多角度地呈现政治精英们的流动状况。她们选择了人民日报的官员资料库作为数据源,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她们还刻画了了省部级官员的群体画像,总结了流动的迁入迁出地特点、升职特点等等,并且做了一定的可视化尝试。

张昕之老师对她们数据源的选择给予了肯定,还鼓励她们进行进一步的尝试。“我在你们刚才的展示中已经看到了英国卫报的影子。”张昕之老师欣慰地说。

其他几位老师也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选择更小的切入点,来降低研究升迁过程的复杂程度;总结模式与发现特殊人物结合,增加选题的丰富性和新闻性;拓宽时间线,增加时间的维度,可见政治大环境的变化等等,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飘萍班苏梦瑶组的选题,“空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探讨了航空公司的定位与发生空难事故是否有关,事故阶段与原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飘萍班孙研组最终从数据中找到了她们选题的答案:女性的穿着与其被猥亵相关性弱。她们说:“得出这个结论时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我们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我们想要公众知道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试着用数据去解读世界,试着透过数据去看事件背后潜藏的秘密。

“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是飘萍班王凌童组做的选题,他们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基于二百多条问卷的数据分析进行展示,创新美观的可视化带给同学和老师们简洁明了的视觉效果。

飘萍班崔彤组完成的数据新闻作品,是用冠军争夺赛层层筛选淘汰的趣味性质呈现的一条关于女排领域的体育新闻。17广电班余佩静说:“这整个过程其实也就像一场淘汰赛,想选题,找数据,分析数据,presentation……不同阶段都诞生无数不同的困难,比如始终无法敲定适合的选题,比如数据的大量整理核对,比如人脑分析如何才是衡量选手稳定性的准确指数,比如修改到做回报前十分钟的展示ppt……但都被我们成功战胜。”

飘萍班刘蔚卫组基于组员的共同兴趣选择了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进行了剧情探秘,最后采用网页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大家眼前一亮。

“到最后,同学们都不再是仅仅想完成一个好的数据新闻作品,而是想要真正地做好自己的选题,把它做得有意义。”飘萍班陈越说到。

返程的路上,飘萍班胡嫣笑感慨:“香港之行,让人难忘的不是美丽的街景,而是每天的咖啡和深夜。”飘萍班刘蔚卫也说:“总会假想,一天能有48小时支持我小跑向前,不过“小组”抵得过这额外24小时。”

“我们虽然没有看过香港的夜景。但我们学会了通过数据,用一个客观、独特、新奇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见识到了组合、团队的魅力;体会到了沉浸于繁忙课业中的另一种生活,这是我们香港之行最大的收获。终身难忘。”16广电二班的胡欣雨说道。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7飘萍班

2019香港浸会大学数据新闻工作坊

数据新闻一览

孙研杜妮倩

王心怡胡欣雨

陈佳琪

我穿什么“雨女无瓜”

王凌童刘国秋

陈璐马欣宇

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

方静怡李曼辰

苏梦瑶赵璐敏

空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崔彤柳彦

余佩静方雯

欧阳蕖

以最合理的算法告诉你:谁是世界女排“最强王者”

胡嫣笑刘炜桐

刘蔚卫蔡果甜

用数据告诉你,《明星大侦探》到底优秀在哪里

杨芃芃陈越

郑雪怡陈瑶

流浪中国

——省部级干部的跨省迁移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