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系 > 新闻详情
深深学子意 浓浓母校情—— 94广播电视新闻班回访母校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08-10-19      

  1994年9月,广播电视新闻班的40名同学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踏入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传媒学院。昔日青春懵懂的他们如今都已变得成熟干练。如今,11年过去了,2008年10月18日,怀揣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在浙江传媒学院3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重返校园。本站记者对这次的怀旧之旅进行了跟踪采访。

昨天·回忆
     

  18日上午,新闻系94广播电视新闻班的部分同学回到了位于舟山东路的浙传老校区。看到熟悉又陌生的校园他们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当年我们读书那会儿啊,学校一共才五六百个学生,现在的学校好像已经发展到九千多人了吧!那时侯学校的居住条件并不太好,男生女生都住在一栋楼里,呵呵,也就因为这样大家的关系特别融洽!”这次同学聚会的负责人王建军学长开心地对记者说,“那时候我们的课余生活特别丰富,到池塘里抓泥鳅啊,钓龙虾啊,用脸盆装回来回寝室烧烤。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一个云南的同学带着班上的男生抓了60多条蛇,我们拿回寝室烤着吃,剩下的就挂在宿舍门口当‘门帘’,还特意邀请女同学来‘参观’,结果把那些胆小的女同学吓个半死!”玩归玩,学归学,当被问到当年同学们学习的情况时,学长骄傲地表示:“我们班那时都很用功的,老师都特别喜欢给我们上课,所以我们对老师们特别有感情!像我们的班主任朱力老师,章洁老师,还有教我们广电新闻概论的周玉兰老师,那时候的她刚刚大学毕业,总爱扎着马尾辫,穿着长裙,讲课的时候滔滔不绝,总是在讲完专业课之后给我们讲故事,现在想起来就跟发生在昨天一样……” 学长说着说着有点动情。

  回忆起“昨天”的事,学长最难忘的莫过于他们当年主办的《荒原报》。荒原,寓意着寄托希望,就如刚进大学是荒原,刚进入社会也是荒原,荒原不荒,总有一天会变成茂密的森林!除了报纸以外,94广电班的同学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了一档叫《青春旋律》的节目,都是由同学们自己采访、写稿,每周2期,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而王建军自己也曾在浙江文艺广播电台当过责编:每天下午上课时就开始构思节目,一下课就冲出教室奔向电台,审稿、编排、导播……忙到深夜才骑着自行车回校,有时寝室关门了,只好翻墙回寝室。虽然那时候的生活很辛苦,可他们却过得很充实,而正是从前的这些经历为他们现在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老班长”姚丽介绍:当年的团支书夏晓丹,毕业后留杭继续传媒工作; 文艺部的潘晓峰,如今已成为了华数电视的一员;还有做经纪人的李秀秀,是著名艺人李冰冰的妹妹。
                             

今天·相聚
   

  中午时分,记者随校友们从老校区出发奔赴下沙。当车缓缓驶入浙传新校区,高大漂亮的教学楼,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长学姐们赞叹不已。老教师王志敏亲自来到迎接自己的学生,师生间虽多年不见,却记忆犹新。在学校正门合影后,同学们带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在我院曾真老师的带领下,激动地走进了我院学工办会议室,热切地等待着恩师。

  首先到来的是现任我院副院长的张芹老师,学长学姐们一下子围了上去,你一句我一句地向恩师致以问候:“张老师,好多年没见啦,您还是这么年轻啊!”“您现在身体怎么样啊?”“您还记得我吗?”一阵寒暄过后,学长学姐们赶忙为恩师献上了鲜花和精心准备的书法作品,张老师也回赠了他们一份“礼物”——毕业生调查问卷。就像当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他们认真地填写着,这时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学姐学长,他们在全国各地工作:上海、昆明、绍兴、杭州……浙传的学子在五湖四海闪烁着自己的光芒。问卷填写完毕,会议室再次沸腾了起来,当年的系主任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文科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望当年的爱徒,同学们看到王老师既惊喜又感动,激动地上前紧紧地拥抱着恩师,虽然时隔多年,王文科老师依然能清楚地叫出在场一位位同学们的名字,老师动情地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也不忘关心学生现在的情况并给予真切地鼓励,同学们一个个起立聆听恩师的教诲,随后献上献花与墨宝于恩师合影留念......

  在随后的时间里,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王巧红老师、周玉兰老师、张达老师、金玉琴老师等先后来到会议室,手捧学生们的鲜花和礼物与同学们共忆当年的趣事,同学们之间也聊得不亦乐乎,有些面孔老师已经认不出来了,张达老师索性拿起了名单开始点名,同学们应声报到,仿佛置身在当年的课堂里。现任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梁老师也特意来看望回归母校的莘莘学子,并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在这短暂的欢聚里,到处是温情与暖意,小小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片片深深学子意,一段段浓浓师生情。

  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到了,曾真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午饭,大家就在会议室里边吃边聊,一片热闹。老师们议论着昔日学生的变化:“詹翎丰变黑了,夏晓丹变瘦了,张海英脸型变了……”看到他们如今事业有成,老师们感到非常地欣慰,提议他们多回校看看,为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学长学姐们欣然接受。
                           

明天·寄语
     

  在聚会行将结束之际,记者向在座的学长学姐们为学弟学妹“讨要”前辈的建议与希望,“步入社会后,越来越感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为人处事时,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很有用,并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好好珍惜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机会。对于从事新闻的学生,不要把采访当任务,有事忙就是好的,应该要把手上的事当做一种快乐——忙并快乐着;另外,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因为真正能相处最久的还是同学。要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杨慧学姐娓娓道来。

  有着11年工作经历,从事过媒体、房地产、广告公司等工作的学习委员朱永坤学长也为学弟学妹们认真地写下了四个字“做人做事”并作了详细的解析:“感受很多,在压力巨大的社会中遇到困难还是要努力克服,不要悲观,不要逃避,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人人为你好,而不知道在社会上却截然相反,是你为别人好,因此承压能力弱,所以你们要不断告诫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失去了目标。”学长还不忘提醒后辈要多学习,多看书,做好人,做好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世间就少了许多别离的伤感。刚刚相聚的他们马上各奔东西,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记者衷心的祝福学长学姐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生活美满幸福!也祝愿我们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明天会更好!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