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中,天地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锁链,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环。——题记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薄薄的一本,很快就看完了,的确是一本好书,看完这本书之后,不知不觉间,便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的风景,你也可以毫无察觉地去装饰别人的梦。这首诗的主旨和这本书有相似之处,就像《丹佛邮报》的勒妮?沃纳对此书的评价一样:“小说动人心弦,让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命是如何以不为人知的方式发挥自我价值的。”
书的开始介绍了事情的结尾,爱迪老人在一次事故中丧生,来到天堂后他发现这里并没有伊甸园和天使。他遇到了与他的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有过联系的五个人,童年时的蓝皮人,部队里的上尉,游乐场的拥有者埃米尔夫人鲁比,自己的妻子玛格丽特,还有一个自己救而未得的六岁女孩洛基。五个人,五个故事,五个道理。那五次相遇,如同五声寒山钟声,让他重新经历一段生命的历程,告诉他一些明白或不甚明白的事实,让他真切的感受生命的偶然与必然,还有生命的美好,然后轻松地迈进自己的天堂。
“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说。这句话已总结了整本书探讨的核心。你的生命总比你看到的要宽广,也比你想象的要浩瀚。因此,爱迪在天堂上见到的第一个,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毫无瓜葛的人,一个驾车在路上躲避童年的爱迪而因此在下一个路段发生车祸丧生的路人。
蓝皮人告诉爱迪,生命都是相关的,没有人与他人绝缘。在陌生人之间,也是有爱的,我们可以为了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有时候当你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过将它传递给了另一个人. 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
爱迪遇到的第二个人是部队里的上尉。爱迪和战友被俘,后来越狱成功。 越狱前,爱迪愤怒中烧了监狱的一间房子。 当他发现房子里有个无辜的女孩时,他奋力冲进火海营救她。 他的上尉认为他一旦冲进那所房子,定然葬身火海。 眼看谁也拦不住强壮的爱迪,上尉情急之下开枪打断了爱迪的腿,然后战友们合力把他拽上车飞离险区,而上尉没走几步踩了地雷,炸成粉碎,升入天堂。
爱迪生前对自己残疾耿耿于怀,在天堂他原谅了上尉。上尉告诉他,自我牺牲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应惋惜,而是值得追求的东西。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所以,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失去什么时,不要一味的患得患失,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之中,抬起头,向周围看看,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当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爱着。当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着。
生前的爱迪埋怨自己一辈子被困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做着毫不起眼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平庸至极的工作,游乐园的维修工,微薄的工资,肮脏的手指,每天的循环往复,一切拜他父亲所赐,像陷入沼泽一般,越挣扎越徒劳,不甘心却不得不认命,一直到死。他恨父亲,是的,童年期的忽视,少年期的暴力,青年期的专制。像很多男孩子那样,他幻想父亲英雄一般地死去,结果父亲却平庸地离开,像他生前嗜好的打牌和喝酒一样。
直到爱迪在天堂遇到第三个人----游乐场的拥有者埃米尔夫人鲁比。鲁比告诉他,你父亲是有错,但他最终为了救落海的朋友而得了肺炎,不治而亡。他父亲临终之前,在凌晨醒来挣扎着走到窗边,身子俯向窗外呼唤妻子和儿子的名字,好像他们就在那儿,下一秒就会抬起脸笑盈盈地回应他。父亲孤单地走了,伏在窗口,带着落寞和思念,来不及与儿子和解。
父亲绝口不提的往事,他从来都不知道,他看到一个酗酒、粗暴、专横的父亲,但是他从来都不知道,他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父亲,真正的父亲埋藏在封闭的往事里,就像真正的自己埋藏在一个又一个伤口里。
面对父亲,他被怨恨遮蔽了双眼。他只看到自己,一个被父亲毁坏的孩子。他没有想过,父亲是不是曾经也是一个被毁坏的孩子?
当我们长大了,开始意识到与童年往事如影随形的疼痛,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它们的源头,自以为是地把一切罪责归于父辈,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不完美,他们的不完美,父亲父辈的不完美,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一代又一代的毁坏,一代又一代的警醒,宽容,疗伤,期盼愈合。当作为成人的我们意识到日积月累的疼痛,我们有责任不再孩子般无能为力地被动接受,努力去了解,倾听,让疗程开始,而不应当自己将伤口越刺越深。鲁比让爱迪的父亲的形象很好的得到了逆转,所有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而孩子也同样会伤害父母。当我们真的了解父母了, 是不是我们和他们的缘分也已走到尽头?
在天堂遇到的第四个人是他深爱的亡妻:玛格利特。他全心全意地爱着她,当她47岁去世的时候,他身心俱焚。 他一生因她早夭而痛苦,从此感到一无所有。这是第四堂'课'。 玛格利特告诉他,即使她走了,他仍然爱她,或许爱得更深,他的爱超越了死亡。失去的爱还是爱,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生命有涯,爱无涯。你虽然见不到他们的笑容,不能给他们端来食物,不能揉乱他们的头发,不能陪着他们在舞池里跳舞。但是,当这些感觉减弱的时候,另一种感觉正在升华。回忆,回忆变成了你的伴侣。你培育着它,你拥抱着它,你同它翩翩起舞。人的一生中必定要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我们应该明白虽然他们去世了,他们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却不会消失。有了这些记忆,他们的离去便不会那么悲伤。在西方,人死之后他的亲戚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回忆他生前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方式应该算一种告慰死者亲人最好的方式吧。有些人虽然已不在我们身边,但美好的记忆会永远留存。
爱迪遇到的最后一个人是塔拉,是爱迪失手烧死的小女孩。是她让爱迪迷失了,又是她把爱迪带入了天堂。天堂里,爱迪亲手抚平了小女孩的伤疤,尽管小女孩康复了,爱迪还在呜咽,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一辈子只是游乐园的维修工。塔拉告诉他,其实他选对了工作,因为他一直都在保护儿童,这就是他价值的体现。塔拉抚平了他那颗充满负罪感的心灵,他的心再没有了沉重的包裹,他变得无比轻松。
从蓝皮人,到上尉,然后到老妇人,再到深爱的妻子,最后是死于大火中的亚裔小女孩。伤害与被伤害,失去与被失去,都源于情。爱迪在天堂,如同一个人得到珍贵的地图,终于看明白自己走了一生的道路,原来是那样勾连的。
从另一个世界看这个世界,与过去的创伤相处,涉水而过,所有的恐惧、忧伤、颤栗、怨怼、悔恨渐行渐远,或许,天堂就是人们从头反省人生的地方。人死后到天堂可以弄清楚在世时所经过事情的原委。活着时许多猜不透的谜底,到天堂后才揭开,这是上帝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活着时觉得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分子、是无足轻重的,死后到了天堂,才发觉自己与别人,竟有那么多压根儿想不到的联系,还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独特价值。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我看到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天堂,其实天堂一直在我们手上,那就是过去。天堂的入口就是回到过去的开始。在故事里爱迪进入了天堂,天堂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美轮美奂,而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很熟悉的世界!天堂里的一切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只是我们会站在一定高度来重新看我们生活过的地方,直到我们遇见我们要遇见的人,明白我们走过来的一生。
总归有天会有人离去。病逝老去的亲人,意外离世的朋友、爱人。
若是有天我到了天堂,你们又在哪里?
于是,我希望,你,你们离去的时候,我不再忧伤。我离去的时候,你,你们也不要忧伤。
因为我们会相会于天堂。身体里所有的痛苦、疲劳,每一个疤痕,每一个创伤,每一段令人伤心地回忆,都随之而去了。而每一段真爱,点点滴滴的幸福,还有未冥的愿望,都将继续。
我,和你,和他。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请相信我们会相会于天堂,让我遇见你。
如果可能我想和我想见的那五个人说好:我们约定,在天堂再相见好吗?
(作者:徐含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