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612e0f137ef411ca4bba2c68a7e5bbc
近日,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上,浙江传媒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大徽州区域地方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人才培养》成果展——《梳影横斜》亮相戏剧节戏剧集市非遗板块,带来了一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与国际性戏剧节的融合碰撞。

展名“梳影横斜”,取自杭州钱塘诗人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梳”意为梳妆,人物服化造型之意。梳发妆红、纤指衣摆,抑或是翩然身姿,给与更多感悟的角度,更多可能的尝试和探索。

乌镇粮仓阅览室·梳影横斜

梳影横斜·戏无限箱

梳影横斜·戏曲服饰造型艺术

梳影横斜·古戏长廊

梳影横斜·读谱

梳影横斜·婺剧徽剧人物造型艺术

梳影横斜·池州傩戏面具雕刻与彩绘
展呈结合乌镇戏剧节戏剧集市粮仓阅览室这座建筑本身被赋予的属性和形式,通过对声、谱、箱、品、像等戏曲“资料”的提取和解构再创,探索一方戏曲在时空流转中的某种可感知或未感知的非绝对性,以一象承万象。

浙江传媒学院李文冰副校长出席成果展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王俊杰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科创处孙丽园处长参观展览


梳影横斜·展览现场
项目负责人、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危怡介绍,戏曲人物服装与化妆造型作为一种“文象”,承载着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文脉”,它以视觉形象呈现、以传统手工技艺为表现手段,也以身口相传得以延续,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徽州区域地方戏曲是戏曲文化带上璀璨的遗产符号,项目组深入古徽州戏曲文化辐射的区域和人群,从流光溢彩的演变留存中,寻找到了戏曲时空上的某些关联痕迹——“婺剧”“徽剧”人物服化造型色彩浓烈、装饰多样;“傩戏”“目连戏”原始质朴,其面具和涂面或为“婺剧”“徽剧”脸谱发展的原始形态,渊源颇深。

项目首席专家蓝玲老师为学员授舞台人物造型设计课程

国家一级演员胡东晓老师为学员授婺剧脸谱创作课程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龙斌院长、张淑颖老师为学员授徽剧妆面造型艺术课程

傩面具雕刻非遗传承人刘千祥、杜文敏老师为学员授池州傩面具雕刻与彩绘课程

项目组赴池州市贵池区“茅坦村傩戏会”观摩学习池州傩戏

项目组赴祁门马山目连戏传习基地观摩学习马山目连戏
四十五天跨越五座城市,九位国家级、省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领我们的学员深度感受这一区域地方戏曲所吟唱出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惊艳于这一区域地方戏曲人物服化造型、装饰扮相、词调技艺中情感浓烈、色彩旖丽的本土性文化审美,项目组将这场盛宴带到乌镇戏剧节,让更多的朋友感受中国区域地方戏曲文化的别样魅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岳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