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传媒 > 新闻详情
精心浇灌校园文化之花,着力培养传媒特色人才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1-07-19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提出来。对高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激发办学活力的动力和源泉,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一直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推动作用,多次组织各高校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为高校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好机会,不断推动高校深化办学内涵、提升育人品质。在浙江,有不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硕果累累,像浙江大学,从“DMB登攀节”到“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求是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精品项目层出不穷;像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文化品牌,名气响亮。
  浙江传媒学院还是一所十分年轻的高校,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乘着传媒行业蓬勃发展,传播技术不断创新,媒体融合趋势明显,文化建设方兴未艾的东风,我校作为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不断强化办学特色,走出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力争在适合的层次上、专门的领域里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在省教育厅和各兄弟院校的支持下,2010年,我校校园文化品牌《用礼仪点亮生活  让文化涵养心灵——浙江传媒学院以“礼仪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项目获得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并被评为2010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我校确定了“依托专业,紧贴行业,强化实践,服务社会,建设特色文化校园,最大化地实现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我们是传媒艺术类院校,传媒类和艺术类学科与专业相对齐全,29个本科专业、11个专业方向覆盖了专业目录中所有新闻传播类专业以及50%以上艺术类专业。因此,我们以专业特色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以专业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渠道。
  一直以来,我们紧密围绕我校办学目标“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行业,服务社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培养广播影视和文化创意人才为重点,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大学”,加强研究,整体构建,努力实现 “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实施浙传精神培育与弘扬、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等为抓手,进一步突出办学理念,凝炼浙传精神,增强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学术自由、治理民主、信息公开、求真务实、激励创新、大气和谐的传媒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我校依托三个课堂,打造三大价值。具体来说:1、以第一课堂为基础,校园文化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专业教育,依托第一课堂和教学基地建设,练好专业基本功,打造校园文化的文化价值;2、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校园文化与课外实践相得益彰。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依托优秀社团组织,开拓创新第二课堂,形成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3、以第三课堂为平台,校园文化与服务社会同放异彩。借助各类平台,打造第三课堂,系统运用和检验专业知识与实践积累,全方位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体现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
  目前,我校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兴趣特长淋漓发挥,创新实践劲头十足,并且形成了礼仪文化、晚会文化、影视文化、媒介素养文化等几项特色品牌,它们的感染力已经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校独特的风景线。

  (一)礼仪文化
  我们一直坚持“用礼仪点亮生活,让文化涵养心灵”的育人目标。2006年,我校开设了礼仪文化本科专业方向,积极建设第一课堂。先后建成了世界休闲博览会礼仪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高教学会唯一面向高校师资培训的礼仪基地、全国首届大学生礼仪大赛首席导师研修班等礼仪教学基地。这一专业的设立在省内开了先河,全国也属领先。
  在礼仪文化第二课堂的开拓上,我校不断创新载体。首先,我们用接待礼仪锻炼学生能力,在学校举办的校庆、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中总是能看到礼仪团学生或引导或解说的身影;其次,我们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有仪态训练室、模拟接待室、模拟洽谈室,校外有电视台、人民大会堂、西博办、世贸中心、杭州大厦等实践基地;再次,从2007年起,我校着力打造品牌活动——“礼仪文化节”,从项目策划、组织实施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届举行的“礼仪风采大赛”已由校内辐射到了下沙13所高校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单位。
  我们还积极拓展第三课堂,服务社会。我校学子承担了浙江省不少大型会议、活动的礼仪志愿服务工作,例如浙江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巡游活动,连续三年的中国国际动漫节等,还先后完成了“潮涌钱江”、“光辉历程,生动实践——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 讲解任务。她们还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浙传的礼仪风采。2008年,我校有8名学生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了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中国奥组委主席刘淇等VIP的引领者,以及韩国、葡萄牙、巴林、挪威、中华台北队入场的引导工作;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我校有10名学生在全国高校数万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担任开园仪式、升旗仪式等重要的礼仪展示任务。同年广州亚运会,我校有4名学生在开幕式上举牌引领朝鲜、黎巴嫩、蒙古、日本参赛国运动员入场。

(二)晚会文化
  晚会在我校校园文化中可谓独树一帜。一台晚会,可以说从主持人、舞美设计、化妆、摄影、灯光音响、现场切换、后期合成、制作、技术保证到表演等所有的专业分工都与我校的专业设置相符,我们有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化妆专业、摄影摄像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制作专业、广告设计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等。可以说,晚会文化发展与第一课堂学科建设是同步的,是学科特色进一步凝练的成果。
  在我校办晚会,是学生第二课堂专业实践的重要载体和舞台。一台晚会每个环节都由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是一场实践的比拼。我校晚会还形成了不同的系列,如迎新系列、毕业汇报演出系列、专业实践系列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品质。我校每年的迎新晚会都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例如“传媒先锋•强力助威”四大主持回母校暨迎新晚会、“阳光七星•魅力传媒”大型广场电视文艺晚会暨迎新晚会,“我爱记歌词•传媒同学会”暨迎新晚会等,均在浙江卫视播出。我校“春天放歌,浙传畅想”30周年校庆大型电视晚会还同时在5-7个省台播出,影响范围极大。今年,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我校举行了“党旗飘扬——浙江传媒学院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歌会”,全校师生同台演出,共同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全校红色纪念活动的高潮。在晚会中也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章伟秋、娱乐教母龙丹妮、光线传媒的索妮、江苏卫视的李维嘉、浙江卫视席文、李悦、朱丹等主持人,还有一批优秀的摄像、编导人才,他们都曾在校园晚会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我校还积极为社会单位提供各类晚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近年来成功承办了浙江省五四晚会、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高教园区文化艺术节开、闭幕式晚会等。去年11月,我校承办了海盐县委、县政府“纪念张乐平诞辰100周年暨2010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闭幕式大型歌舞晚会”,整台晚会构思新颖、品位艺术,90%的节目由我校晚会编导组精心策划、全力排演而成,获得了各方好评。去年12月,我校承办了钱江晚报“新闻宝贝评选现场晚会”,为他们提供了优质而专业的服务。今年6月,我校又承办、策划、总导演了“永远跟党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高教园区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晚会”,在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也给观众献上了一顿丰盛难忘的精神大餐。现在,我校的晚会文化已经形成了品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影视文化
  影视文化在我校的发展有扎实的专业根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戏曲戏剧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电影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还建有“影视创作理论创新团队”、“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校级重点团队和研究机构,让学生能够在第一课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影视文化的第二课堂更是土壤肥沃。首先,我校连续九年开展影视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打造发挥创意、施展才华、体现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舞台;其次,校宣传部专门制作了先锋影视网,由我校先锋通讯社大学生记者团队管理,网站上有一万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和我校学生DV作品;再次,我校《浙江传媒学院报》在4版文艺副刊上专门开辟了影视鉴赏专栏,浙传新闻网上也专门策划了《光影传媒》栏目,刊登优秀学生影评作品;我校还专门举行了影评大赛,全面调动学生对影视文化的探索热情。近年来,学生影视佳作频出,很多作品被推送到全国各地参加评选,捧回了不少奖项,08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贠凌婧远赴云南滇西地区的7个城市,历时13天,全程6000多公里,采访搜集了大量远征军资料拍摄而成的红色纪实新闻短片《我的远征》获中国国际影像文化节一等奖、云南“酷拍”DV大赛年度酷拍作品、校“我是大导演”最佳导演,还入围了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
  近年来,学校服务社会,创作了《孝女曹娥》、《大工匠》、《明月前身》、《五月槐花香》、《盖世武生》、《长生殿》等一批影视作品,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舞台话剧也大放异彩,好戏不断。今年6月,我校影视艺术学院师生和天台县委统战部共同创作了红色话剧《天亮》,受到好评如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等领导莅临我校观看。学校还培养了一批目前活跃在影视文化领域的企业家,如赵依芳,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拍摄了热门电视剧《叫一声妈妈》、《爱上琉璃苣女孩》等;徐云荣,杭州南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拍摄了热门电视剧《东方》、《错爱》1和2等。学校和这些优秀校友都曾合作拍摄作品。

(四)媒介素养文化
  媒介素养教育在我校可以说是蓬勃发展,它的知识、理念和实践教育几乎融于我校所有的传媒类专业教育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这使得我校师生都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也拥有开展媒介素养研究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氛围。
  2007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媒介素养浙江传媒学院研究培训基地成立,同时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2008年12月,研究培训基地编辑出版了《2008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还承担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媒介素养研究课题,完成了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省重点教改课题并获得了二等奖。同时,我校连续承办三届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今年,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在我校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
  在服务社会方面,自2008年起,我校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春鸽送暖”媒介素养支教活动,为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中)、杭州市景华中学(初中)、杭州市夏衍小学、缙云县长坑小学四个媒介素养教育实验基地提供支教服务,有上千名中小学生接受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学习。支教课程由我校相关专业如新闻、摄影、摄像、灯光、编导、编剧、文化产业、媒体创意、录音、制作、动画、广告、网络管理、播音、主持和公关礼仪、编辑出版学的优秀同学在经过严格的选拔后进行教授。同时,我校整理规范了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学课件,正式出版了《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电子教材(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为后续的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拓展提供了教材参考。此外,我校还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与淳安县塘坞里村、天台县泳溪乡结对,携手共创文明。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1、校园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淀而成。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提炼而慢慢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长期的建设、坚持不懈,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和完善。
  2、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专业,以育人为根本目标。
  校园文化必须结合办学目标,依托专业建设来开展,并成为专业教学的辅助手段和重要补充;必须注重内涵,宣扬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培养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才,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3、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精品项目来推动整体发展。
  校园文化要集中资源、体现优势,重点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力争每个学院有精品,学校有精品中的精品,以此推动整体多元多维发展,建成“一院一品”、“一校多品”的文化精品项目格局。
  4、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实践为抓手,注重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必须要引发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性,用实践的力量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充分建设社团文化节、各级各类大赛、社会文化服务活动等平台,锻炼学生队伍,提升育人品质,扩大学校影响力,使之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助力器。
  5、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服务社会,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检验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效,为他们今后就业打好基础;更能让大学生筛选、创新和传播优秀文化,对社会文化起到积极地引领和辐射作用。(宣传部 文/谢薇娜)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