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传媒 > 新闻详情
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文学论坛在我校举行
聚桐城忆子恺 汇浙传论文学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5-11-22      

    118日上午九点半,由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组委会(桐乡市人民政府、《美文》杂志社)、我校主办,我校文学院、桐乡市石门镇人民政府、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桐乡市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文学论坛”在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义勤,《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穆涛,丰子恺外孙、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理事长宋雪君,桐乡丰子恺研究会会长叶瑜荪,桐乡市副市长柳国彪,我校校长助理张梁,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利民,桐乡市作协主席、政研室主任陈伟宏,桐乡市文联常务副主席钟云坤,我校文学院总支书记朱力欣及院长张邦卫教授等出席论坛现场。“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获奖作者代表如顾彬(德国)、尤今(新加坡)、奚美娟、熊莺等及桐乡市作协会员、文学院未来作家班学员、凡石文学社社员及众多文学爱好者、媒体代表和市民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本次盛会。论坛由文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房岑博士主持。论坛之后,知名作家麦家、穆涛进行了签名售书,受到了数百名文学爱好者的热捧。

    本次论坛适逢丰子恺先生诞辰117周年之际,主要围绕“丰子恺散文艺术•当代散文的地方性与全球性”和“丰子恺精神家园•当代散文的精神性与审美性”两个主题展开。“藤椅上谈文学”,是此次论坛带给大家的最直观感受。论坛上,嘉宾们与主持人房岑围坐在一起,来共同畅谈对于丰子恺先生、对于文学的研究和感想。论坛上,各位文学专家、大师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文学精神的寻根处”这是吴义勤先生对桐乡的印象。吴先生气质儒雅,语言幽默风趣,“小镇让人感到温暖,令人对文学氛围倍感珍惜。”被桐乡质朴的文学气息所吸引,吴先生对与桐乡进行更深层的交流表示赞许与期待。宋雪君先生为我们娓娓道来他所熟知的外公丰子恺先生的事迹。宋先生言道,外公的散文不是翱翔苍穹的雄鹰,而是穿梭于寻常百姓家的双燕——347篇作品,无华丽的词藻,却有深刻的含义。丰子恺散文的地方性毫不局限其散文作品内里的深刻含义和大众精神的普适性。散文作品因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性而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学形式和内容,地方特色赋予了作品难以磨灭难以复制的独特性即一种情怀的表达。越是“小镇”的,越是世界的。小镇文化的特色外表之下,包含着深刻、普世的内涵,地方性的散文作品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走向全球。

    文学是什么?论坛上,麦家先生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文学不是阳光,无须依赖其生存,但文学是月光,是情感的丰富,是精神的挖掘。”麦家先生话语中满含着对传媒学子的关怀与勉励,他说“文学是人生的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值得传承,优秀的文学精神值得发扬”。李舫女士与大家进行“忐忑闲聊”,她以亲临桐乡的感受,提出桐乡文化的传承是源于文化自信的见解。穆涛先生从儒家“仁义礼智信”主张谈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传播传承沿着历史的长河缓缓流动,以丰子恺先生为代表的优秀文学家其作品其内涵几经岁月风雨却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叶瑜荪先生致力于丰子恺作品的传承传播,他言道“丰子恺散文的清幽、连绵、灵动之中处处体现文字的细腻与深沉,是对人们灵魂的指引。”

    论坛最后,在场的嘉宾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有趣互动,探讨散文创作,散文的发展方向以及文学作品的发表等问题。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嘉宾们一一解答,让到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八方来客共聚一室,济济人才喜迎文学盛会。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文学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的探讨,当代散文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同时提升了传媒学子的文学涵养以及文化素质。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