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服务 > 传媒生活 > 新闻详情
平行世界中的交叉
——记录“平行影像周”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6-05-23      


和四月的热风一起吹过来的,有一股名叫“平行”的热浪。众所期待的”平行影像周”浙传站在四月五号到四月九号的桐乡校区的小剧场里一幕幕上演。

电影不止一种可能
“平行影像周”,旨在关注着当代青年导演的作品,推动创作者、影迷、评论者面对面的交流。在一个喧哗的时代沉着观看,在一个虚拟的时代寻找真实。本次影像周前后共计五天时间,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前后共放映了十一部影片。这些影片有的成熟饱满,有的拍摄技术青涩生硬、有的剧情支离破碎、有的直面社会丑恶等等。风格迥异的导演们用光怪陆离的创作手法将这个世界的可能与不可能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这些影片鲜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但是却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节点切入,将经验与影像彼此交织验证,这些电影能带来的不是一次“消费”,而是有质量的观看,共鸣和思考。同时,更大程度上去挖掘新生代的学生电影的发展空间。


电影不止一点魅力
在短短五天内放映了不少好电影。除了人气颇高的《少年巴比伦》和《黑处有什么》之外,还有《河》《高芙镇》《喜丧》《旅程》等优秀并且相当具有重要性的作品。当然,这次影像周不仅看了不少好的作品,还见到了崇拜很久却很难见到的电影主创和希望有交流的知名影评人。例如青年导演马翔的见面会,以及从戛纳荣誉归来的创作鬼才李珞和常年活跃在各大电影报刊杂志上的著名影评人木卫二以及卫西谛等人的艺术电影深度论坛。其中,著名导演杨超的讲座让人更是印象深刻。《旅程》《长江》已被人们熟知。他和我们走过相同的路,却看过了更多的风景。他说:“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内在的乐趣。一个导演的乐趣,就是以一种深刻的个人风格,摄取一个空间的灵魂,把它烙印在胶片上。这样,导演就成了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创造者,同时证明了自己在时间中的存在。”一个导演,用自己的见解讲述这个世界电影里究竟是有什么让如此多的人对它趋之若鹜,爱不释手。也许正是这种坚持,成为了电影的存在。


电影不止一个“哈姆莱特”
很显然,这短短五天的影像周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接近尾声。这更让大家直呼不过瘾。不少好片子已经让大家意犹未尽,其是《少年巴比伦》的呼声最高。如果你看到少年而联想到“青春电影”这样的标签就暗暗的在心底对这部影片表示排斥,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部影片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首次亮相,便广获好评,被称为中国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完美展现了“70”后的青春成长史。更有不少同学称闻到了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气息。由此可见,新一代的导演力量已是势不可挡。文学院的唐佳琳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这次的片子不需要排名或是比较高低,我们可以用成熟与否来评价它。这次的影像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有一定规模和时间的情况下,这些影片有争议,有不同的直观感受。但是更方便了我们看到了影片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青年导演的创作背景,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老师说的很中肯,站在了大多数同学的观影角度看问题。而文学院的院长鲁连显老师也说:为创作人,其实许多的创作题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它并且升华它。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莱特”,这些优秀的影片除了给我们带来视觉上享受之外,更大程度上是激励着我们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就如电视艺术学院的李欣老师说的那样:平行影像周的意义就是告诉了我们,距离那样的学生作品,我们还有多远。还有不少同学有着更为单纯和简单的感受,因为影像周的关系,和同学一起挤在小剧场里看电影并且讨论交流电影,在那样的时刻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学电影的。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