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称自己是“被下岗”的主持人,但也因此她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最年轻的电视节目制片人。
她的口头禅是“玩儿”,仿佛这个世界对于她就是个游乐场。因为爱,所以她成了员工眼中的“女超人”,她探索出了选秀“攒局”的规律,让观众与她一起嗨了起来,颠覆了固有的观念——让电视从公主变成了平民,被人们称之为“选秀教母”。她就是龙丹妮——现天娱传媒公司总经理。
学生时代,从讲相声开始
她用“根正苗红”,来形容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家人的传统教育下,儿时的她,梦想做律师和科学家,却从来没想过做电视。在那个年代,大众所认识的电视:第一,它是很伟大的;第二,它是很圣神的;第三,它是遥不可及的。
初中,她上了寄宿制学校。与同学、老师们朝夕相处,过上了集体生活。和她呆在一起久了,同学们都觉得她特逗。在艰苦、枯燥的学习生活中,龙丹妮总能编出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逗大伙开心。渐渐地,讲故事就成了她的一大特长。当时,她想:为什么不把故事分享给全校同学听呢?于是,她机缘巧合下,找到了隔壁班的何炅。
初一的时候,他们报名参加了学校艺术节,搭档讲相声,他们的节目在学校引起了轰动,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从此,学校就不撒手了,每年都要我们上台讲相声,”谈及和何炅一起讲相声的中学时代,龙丹妮笑得格外欢乐,并开玩笑地说,“我和何老师的相声都快成了学校艺术创作的瓶颈了。”愣了一会儿,她打趣说:“何老师走上主持艺术这条道路,也是从和我讲相声开始的呢。”
中学的快乐时光很快就过去了,龙丹妮是幸运的,在中学就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渐渐地将钟爱的舞台变成事业。
我的专业,电视大杂烩
1992年,在老师的推荐下,她报考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许她的外表并不算出众,播音水平并不算专业,但她凭借着在舞台上轻松自如的状态,扣人心弦又让人快乐的故事,打动了评委,顺利考入了浙广播音班。
当时,浙广的校区在杭州市区的舟山东路,校园很小,整个学校男女生总共就几百个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认识了学校里所有的学生。大学的两年时光,让龙丹妮收获了一帮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有了一个电视编导班的男朋友,她说:“我并没有觉得我学的仅仅是播音主持这样一个专业,我觉得自己学得就是个电视大杂烩。”从入学第一天起,她觉得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很“混沌”的状态。大学的两年,是她这辈子接触重金属音乐最多的几年,“对摇滚音乐的接触,朋友们对这些音乐文化感觉的交流,打开了我的思维,这对之后做流行文化、做电视都是很有利的。”她的专业老师沈鹏飞这样描述大学时的龙丹妮——“上课思维活跃,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拘泥小节,有点调皮,敢闯敢做。”
大学毕业后,龙丹妮随男友来到广东,在阳江电视台做音乐编辑节目的主持人,在当地,她挺“著名”。当年她仅仅22岁,回忆那一年不到的时光,想起广东这个沿海省份,阳江这个城市,她说:“广东也挺好,但是那里工作的氛围都不是围绕电视文化。”的确,珠江三角洲为港台电视所覆盖,广东电视空间逼仄。
被丢进大海里,结果没淹死
在广东阳江电视台不到一年的工作时间,之于龙丹妮:“在广东的一年算是我的电视实习生涯,我的电视事业生涯是从湖南开始的。”
1995年,她从广东回湖南探亲,正逢湖南经视成立,龙丹妮闻讯往台里送了一个节目带,与欧阳常林等台里领导见面交谈后,她从湖南经视看到了让她兴奋不已的东西,“这个全新的电视台,有更好玩的东西让我去体会。”这便是她选择到湖南经视的原因。 在这个新的电视台中,每个从业人员都是一张白纸,大家有的就是那份激情。
她在湖南经视做的第一个节目《幸运3721》,是她参加的第一个娱乐游戏类综艺节目,她的角色是主持人。当年她还怀揣着做一名优秀主持人的理想,染了一头流行的金发,像摇滚青年一样,自信满满,她对领导说:“我要做全国最牛的主持人。”不幸地是,在做完第一期节目后,领导很严肃地对她说:“对不起,下期节目你不用主持了,因为你不够漂亮。”她听到这句话得时候,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眼泪刷地往下掉。如今,她依然会无奈地说:“我是一个下岗了的主持人。”
“如果换一个主持人,这个节目会好吗?”她问,领导回答:“一定会!”于是,第二天,她擦干眼泪,转到幕后,做了中国第一个直播、互动型娱乐游戏节目的制片人。当时,她才从学校毕业一年,23岁。这份工作就像一个大海,她置身期中,要么淹死,要么乘风破浪。
从那天起,她每天遭遇的困难让她无暇考虑艰辛,“我所面临的每一天都是问题,因此我所思考的就是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解决问题。”做电视直播,台里的设备并没有跟进,节目中间一插播广告,整个演播厅跳闸、停电了,广告时间就用来检修线路;播一个九十分钟的带子,前四十分钟在播,后四十分钟在剪,她当时有个外号叫“剪刀龙”;做完节目,她穿上黑色西装,戴上假眼镜,拿起公文包,和客户喝酒、要钱,为节目拉广告……回忆这段经历,在一个像白纸一样的电视台,与一群像白纸一样的大学毕业生,齐心协力忙碌在电视台的各个岗位上。在她看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凭着热爱支撑着,让她走过了这段岁月。
攒局——让自己和大众一起欢乐
2011年,龙丹妮已经从事电视事业十六年了,她说:“这十六年,我一直在做很多新的尝试,但几乎都是换汤不换药,我在做选秀,在攒局,并试着把局攒好。”在她看来,选秀就是一个攒局的过程,她用三个故事讲述了她对选秀的理解。
第一个故事:找到对的人,解放大众
十六年前,在台里领导的支持下,她制片的《幸运3721》收视率大增,作为全国第一个直播、互动型娱乐游戏节目,在湖南地区收视率创新高,达到了30%多,索福瑞公司的老板来到台里,对龙丹妮说:“如果你们能到60%,就奖励你们电脑!”在当时,电脑是多贵重和稀奇的东西,整个节目组为之努力了一把,结果真的创造了收视率60%多的奇迹。
这个奇迹创造的关键就是明星,让明星与观众渐渐拉近距离。“找对人,再找这个和另一个能起化学反应的人,”她说,“让两个能起化学作用的群体一起玩起来,就玩嗨了。”
第二个故事:加上催化剂,给观众主动权
从1995年到2003年,跨越了8年,龙丹妮做了一个地面节目,叫《绝对男人》。那一年,网络在中国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这档节目请了一堆帅哥,作为让观众起化学反应的人,“现在帅哥和美女,在网络上无处不在,但当年不是。”她补充道。
“有了帅哥,然后要想的是如何吆喝——怎么吆喝大家看帅哥。”于是,龙丹妮和团队成员想到了互动。做完节目他们才恍然大悟,这就是选秀,这是选秀的雏形。这是攒局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互动。
他们请来100个孩子,100个妈妈,100个护士……轮番评选帅哥,就这样做了20期,然后才有了最后评选出来的10个“绝对男人”。最后一期观众们火爆到了极点,是前20多期的积累的结果在湖南的每个城市做露演,每到一个城市,都是人潮涌动,有送花、送粥、用摩的追的等等,龙丹妮感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从草根出来的粉丝。”此后,这样的形式屡试不爽。
第三个故事:有规则地玩
05年开始的超级女声,07年的快乐男声,都掀起了全国的收视狂潮,这些还是局。之所以能让这个局中的人产生共振,除了让观众有化学反应的人,以及无所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的互动方式,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有游戏规则。
而游戏规则的制定则需要胆识和魄力。她说:“人生就是PK,你们的妈妈也是经过与无数美女PK、爷爷奶奶的审核,才与你们的父亲在一起,才有了你们,这些不也是‘选秀’吗?”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龙丹妮灵活运用这三个元素,在后选秀时代,尝试着攒不同的局,她喜欢有新的挑战、新的工作、新的生活,于是,2008年,她离开了湖南卫视,全身心投入到天娱传媒公司。
天娱传媒公司是以影视投资制作、节目(活动)策划制作、艺人经纪为三大主版业务,经营范围涵盖唱片发行、娱乐活动策划、各类演出策划、版权交易等领域。虽然和之前做电视节目看似有很大不同,但在龙丹妮看来,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致力于讲好每个有梦想、为梦想努力,并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年轻人的故事。”
其实,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变,她就是个爱玩,并玩得精彩,喜欢讲故事,逗大家一起乐,喜欢攒局,让大家一起嗨的人。如今,中国电视节目步入后选秀时代,她会玩出什么新的花样,讲什么精彩的故事,为大伙儿攒个怎样的局,着实让人期待。(文/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