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人物

浙传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人物 -> 正文

传媒学子考研进北大 一路坎坷不言弃

发布时间:2011-07-05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个人档案:郝永梅 女
(动画学院)新媒体学院2007级数字媒体技术班
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考前:明确目标再奋斗 最低成本考研路

  其实,直到大三上学期结束,郝永梅都没有考研的打算。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懂事的她一直在为就业做着准备,把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师梦压制在心底。后来耐不住身边朋友的鼓励以及父母的鼓励、坚持,才最终选择了考研,想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教汉语,播文化,行天下!明确自己的想法后,她就开始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相较于很多无厘头的同学来说,她各个方面的资料都很齐全,信息也都掌握的很精准。一开始选择的是复旦大学对外汉语,但实地去考察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仔细权衡比较后,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此坚定了目标,一步步走进北大。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她并没有去报任何辅导班,当然,一些免费的讲座她还是会抽空去听,她努力将考研成本降到了最低。去年暑假她留在学校看书,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准备考研这一年的时间,她基本没有外出逛街。
  陶永梅考研复习中的作息时间相当规律,用她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个机器人——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一日三餐定点定时,甚至是上厕所也有固定的时间,中午保证一小时午睡,十一点断电就睡觉。
  偶尔心情不好、压力过大的她会去看看美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给自己解压,或是写日记来放松;同样考研的男友的不断激励更是让她自信满满。


考中:一路尽坎坷 从不言放弃 从不想万一
  10月,杭州连日的阴雨,加上复习周期的疲劳,刚刚报完研究生考试的郝永梅生了一场大病,生病一周多的时间让她压力更大了,好在她一直信念坚定;1月,很早订好了考研宾馆,但是今年北大的考点变动了,情急之时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解决了住宿的问题;1月14日开始考试,每场考前她都要喝半瓶红牛来补充体力。平时做不完的英语试卷竟然提前半小时写完;到最后一门专业2考试结束,要用封条将试卷封上时,她又紧张的把封条粘在垫板上,还好监考老师急中生智,拿来缺考生的封条救急,才算收场。
在家过完了不安的新年,正月十五就回到学校,在网上对答案,心里还是没有底。认识的一些研友陆续爆料着各种所谓的内部消息,更是惴惴不安。成绩出来那天,因为学校网速太慢半天查不到成绩,更是紧张到不行。不小心输错准考证号,查到的分极低,再次核对输入后,看见自己政治69分,英语75分,专业1/109分,专业2/121分,排名13后,紧张的情绪才稍稍缓解。打电话回家,全家人都哭了。
  3月15日赴北京,3月18日复试,尽管已经事先和热心的学姐交流过,讨教了复试经验,但是在复试的前一天她患了重感冒,最严重时,嗓子发不出声;正式面试,她按顺序在第三组,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她把自我介绍时要背的诗歌《咏梅》背错了两次,好在紧张过后,发挥还挺正常。
  3月31日,陆续有研友给她发来录取的好消息,她起初一度以为是愚人节的小玩笑。当自己上网仔细核实后,她又一次落泪了。

回顾&总结:想说的太多 最多的是感谢
  笔者和学姐约见采访时,学姐还问有没有录音笔可借:原来,她是希望把自己一年的考研历程、经验录下来,放到网上,供大家分享。问及对接下来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考研建议时,她说:第一,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坚定信念,保持自信;第二,有梦想一定要追,当然,也要做理智的选择,不要盲目考研。选择考研就要做到:踏实用功、埋头苦干、好好复习、不留遗憾。
  和笔者想象中的不同,对于北大的录取,学姐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喜悦与兴奋。一路走来,一直鼓励她,却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男友;一条战线、一起互相帮助、彼此安慰,却没有考上的的研友…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残酷,每每想到这些,她都觉得不快乐,替自己的研友感到可惜。
  当然,对于自己的父母、对于一路热心答疑、不断激励她的北大学姐、对于简单交流辅导确意外带来关键性帮助的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周婧老师、特别是一直以来都在无微不至关心着以她为群体的考研学生的王文科书记,以及更多更多的人,她都希望真挚的说上一声:谢谢! ( 文/邓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