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热点聚焦 > 新闻详情
别具特色的南北文化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03      

古语有云:“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对我国南北方物候,风土差异的高度精炼概括。透过这句话,我们看到了秋风萧瑟,马踏飞燕的北方大地,也感受到了烟雨朦胧,花朵秀丽的江南小巷。没错,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便分为这南北两面,其间差异,可见一斑。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其中,秦岭是在中国中部横亘着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它就像一堵“挡风墙”在冬季阻止冷空气南下,在夏季拦截东南季风北上。自古以来,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大有不同。

北冷南也冷

从气候特点看,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年降水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夏季。而在秦淮以南地区河湖则冬季不结冰,年降水量很大。所以南方地区总体比北方地区湿润很多。但是,在我国北方,冬季是有法定提供暖气的。上世纪50年代,我国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但“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也很低,且供暖标准温度只是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所以很多时候,南方的冬天也因没有集中供暖而显得十分寒冷。

进入宿舍的大门也时常会听到北方同学给宿管阿姨们吐槽着:“南方没有暖气真是瑟瑟发抖,这个时候北方早就开暖气了。”而北方的宿管阿姨也会跟着吐槽两句:“不亏是北方的孩子又怕热又怕冷的。”

来自新疆的迪丽娜尔·艾散表示,她本以为南方的冬天会很温暖,但她从新疆到南方上学的第一年冬天,便因为南方室内没有暖气并且十分潮湿,她很不习惯且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不幸患上关节炎。所以这告诉我们,是时候该甩掉“南方永远比北方温暖”的刻板印象了!

南腔北调、别具一格

从语言习惯来看,北方方言由于话腔没多大区别,但是调子却不一样,腔相同。所以北方人和北方人说话,或者是北方方言区内人说话,虽说也会有不清楚的时候,但好歹大致能听懂,这是就是所谓的“北调”。南方方言不但调不同,连腔也都不一样,而且用词也是五花八门,同意的一个词不但有很多种腔音说法,也有很多中说法。这也就造成了既没有同音的字,也没有相同的声调的现象,“南腔”也由此而来。

吴敬梓的著作《儒林外史》里记载到“两边一幅笺纸的联;上写着: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来自各地的特色口音也是大学寝室里一道有趣的“风景线”。正如19广播电视编导一班的李子辰同学所说她们寝室里有“l、n”不分的湖南人,有语调重的山东口音,有儿化音的东北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由于目前湖南同学的口音最重影响力最大,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她们将会变成四个“湖南人”。这样“病毒式”的传染甚至还蔓延到了播音的同学。19礼仪二班的长沙女孩儿黄简池说“我平时已经很克制自己说标准普通话,并且尽量去迎合北方同学们的口音。可还是在潜移默化中把说着标普的室友们带偏了一些。不过大家都觉得很好玩。”也许我们从未去过你的城市,但我已有那里的口音,大抵如此。

南米北面、各有风味

除此之外,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不同。中国很早就形了成南米北面的独特主食格局,究其根源,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北方的耕地多为旱地,适合种植喜干耐寒的小麦,便有了北方人爱吃的面食。而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而水稻作为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便得以在南方广泛栽培。水稻种植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格局。这种格局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我觉得这里的面不知道怎么说,就是感觉怪怪的。”来自山西省的蔚佳珊同学如是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初到杭州上学的她对于这里的饮食文化有着千般不适:这里的面条不够劲道,饺子的吃法与家乡不同,醋不如家乡浓醇......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的面食。“好想吃刀削面!”而与此同时,来自广西省的黎艳芳同学觉得这样的想法匪夷所思:“我们那里几乎不吃面,过年也不会吃饺子......在广西,米粉种类多,口味好,有宽粉,扁粉等等,我都很爱吃!”看吧,这便是“南米北面”饮食差异的真实写照。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即便是在人口流动迅速,南北方高度融合的今时今日,这种差异也很难彻底抹除掉。但我们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毕竟这也是我国多元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正视南方差异而丰富的文化

当我们读到柳永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你是否被这绝美江南撩拨心弦?再读“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时,你脑中是否有张孝祥眼中的凄美大漠?这截然不同的描写笔触反映了南北方文化方面的不同点。来自19电子信息类1班的李春晓同学觉得我国南北方文化方面有较大差异是一件好事,这可以丰富中华文化库,使其更加绚烂多彩。既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江南朦胧诗,也有“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的豪情京剧;既有霸气磅礴的故宫建筑群,也有小巧玲珑的江南庭院;既有北方艳丽多彩的年画,也有南方轻薄透亮的水墨......这都是中华文化库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南北差异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应考虑到他人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莫要以己度人,而应当求同存异,包容多元文化。而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刻板印象,不要因为南北地区而戴上“有色眼镜”看待问题,这样不仅会使你自己看问题时变得片面狭隘,也会无形中伤害到他人的心灵。我们应当走出自己狭隘的天地,去开拓自己的眼界,去看看广袤的祖国大地风采,去看看那些只听说过名字的地方,是否也有别样的亮丽,又有哪些地方,与你所听说的,完全不同!

北方的你向南方的同学分享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浩瀚美景,南方的你同北方的同学描述着一幅烟雨蒙蒙、雅致飘逸的江南画卷。而无论是来自苍茫北方的你,还是来自如诗如画的南方小城的你,我们都因为一种奇妙的缘分相遇在“浙里”。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